孩子想玩手機和媽媽“做交易” 被掐得一聲不吭 見狀媽媽後悔

在當今社會,為了教育孩子,家長們為之不懈努力,其中一種常見的做法是以物品或錢財作為交換條件,以期孩子能夠聽話守規。有時候孩子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會主動提出與家長“做交易”,不顧自身安危,這種自毀式交易讓家長十分困擾。

孩子想玩手機和媽媽“做交易” 被掐得一聲不吭 見狀媽媽後悔

一個例子是張女士的兒子小袁,一名九歲的網癮少年。小袁常常利用與家長的交易作為獲取遊戲時間的方式。有一天,他拿着手機玩遊戲遲遲不肯停下,張女士多次呼喚無果。憤怒之下,張女士掐了小袁幾下,結果小袁卻説:“我被掐就可以玩遊戲嗎?”於是,張女士不得不答應了他的條件,只要被掐就可以繼續玩遊戲。

於是,小袁開始頻繁地提出這種自毀式交易。開始時,張女士認為孩子能夠聽話,但時間的推移,她發現兒子對被掐這種交換方式已經麻木,並且對遊戲的上癮程度也越來越高,這讓她深感後悔。

孩子想玩手機和媽媽“做交易” 被掐得一聲不吭 見狀媽媽後悔 第2張

一、經常性地與孩子進行交換條件的做法會帶來一系列不利因素:

1.孩子的脾氣會變差,難以接受拒絕
一旦孩子嚐到了交換的甜頭,他們會學會利用讓家長心動的方式作為交易,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而當一次交換遭到拒絕時,孩子可能會因此產生脾氣,甚至與父母發生爭吵。

2.孩子過於看重利益,對父母缺少愛意
如果家長過多地以物品或金錢作為交換條件,孩子就容易將自己的關注點放在利益上,而對親情的重視會相對較少。這可能導致孩子長大後,對親情缺乏理解和關心。

3.交換條件可能會讓孩子失去對學業的興趣
雖然以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學習是合理的,但若將學習變成交換行為,孩子可能會失去對知識和技能的探索慾望,僅僅是為了獲得某種獎勵而學習。

二、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家長需要採取以下措施:

1.要堅守底線,不被孩子的條件所影響
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家長應當堅定拒絕,不為孩子的條件所動搖,以避免孩子習慣於以條件為交換的方式。

2.要以引導教育為主,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為觀念
家長可以與孩子討論問題,引導他們理解正確的行為和錯誤的後果,從而讓孩子逐漸形成積極的行為模式

孩子想玩手機和媽媽“做交易” 被掐得一聲不吭 見狀媽媽後悔 第3張

最重要的是,家長應當重視孩子的成長過程,注重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和情感。不要僅僅以物品或錢作為交換條件,而是以愛和理解為基礎,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行為方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家庭是培養孩子的第一課堂,正確的引導和關愛將為孩子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