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過真正意思

子不教父之過真正意思是:養了孩子不教育是父親的過錯。出自宋王應麟《三字經》養不教,父之教,教不嚴,師之惰。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作為呢。

子不教父之過真正意思

原文摘錄: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譯文:

養不教,是父親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能有什麼作為呢。

玉石不經過雕琢,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做兒女的,從小。就要親近老師和朋友,從他們那裏學習許多為人處世的禮節和知識。

擴展資料:

關於《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説法不一,大多數後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即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於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為止。隨着歷史的發展,為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的關於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