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夢蝶比喻什麼愛情

莊周夢蝶比喻生死不離的愛情。莊周夢蝶的故事講的是:有一天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因在夢中的感受特別真實,以至於莊子醒來後一時之間分不清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莊周夢蝶的原意為消融彼此隔閡的天地造化,後因“梁山部與祝英台”的故事又賦予了蝴蝶愛情的寓意,所以其現在也被稱為生死不離的愛情。

莊周夢蝶比喻什麼愛情

莊子

莊子出生於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莊子事戰國中期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立者;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莊子的代表作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

莊周夢蝶原意

莊周夢蝶表達了眾生平等、人與物合的寓意。

莊子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後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的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係揭示出來。



莊周夢蝶比喻什麼愛情?

莊周夢蝶表達了眾生平等,人與物合。莊子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後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的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係揭示出來。

莊周夢蝶出自《莊子·齊物論》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譯文:在夜裏的時候,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生動逼真的蝴蝶,莊周為此感到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過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我是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莊周夢蝶比喻什麼愛情?

莊周夢蝶比喻消融彼此隔閡、不分你我、無所謂世俗、物我合一的自由愛情。

愛情,未必只限於男女之愛。愛情中最讓人心動的,是對方一舉一動中對自己的珍惜,有些人珍視愛人超過珍視自己。

這實則就是感情層面上對“物我”的逾越。愛情,可以在某些時刻讓兩個人消融了“你我之分”。情到深處,家世、門第都不是問題,只要喜歡就好。這便是世俗社會中“物質條件”的無視。

莊周夢蝶典故: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突然夢醒了,卻是僵卧在牀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必定有區別,這就是所説的化為物。

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莊周夢蝶”對愛情,有什麼啟發?

莊周夢蝶比喻消融彼此隔閡、不分你我、無所謂世俗、物我合一的自由愛情。在《莊子》一書中,莊子藉着“夢蝶”這個故事,更多是在向世人表明“物我合一”、“主客體合一”的自由境界,而夢蝶裏的“物化”,其實是一種“物我界限消解”的美好狀態,也是莊子一生追求的精神境界。

1、莊周夢蝶:從“物化”消融“物我界限”,上達主客合一

莊子作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相較於老子,莊子的學説趨於引導人們對內消解“人與人”、“物與我”之間的隔閡,從精神層面消解區別於他人、獨立於他人、想要強於他人、因與他人對比而存在的“我”。

就顏小二研讀《莊子》的心得來看,在莊子看來,這個世界所有的矛盾,大多源於人過度而非自然的“自我意識”。

如何理解莊子批判的那種非自然的“自我意識”?人以“我”自稱,以此區別於他人,繼而有了“物我”、“人我”之分,於此就有了“利己”、“為我”之慾。因為這種“欲”都是指向人們自己的,於此“為己”的人多了,矛盾就多了,成見就多了,慾望就多了,繼而紛爭也多了。

莊子一生都在戰亂年代沉浮,看到太多人世紛爭,於此,他選擇尋求心靈的解脱,從形而上的層面理性、客觀看待生命,繼而得出了“齊物我”、“齊生死”的感悟。而莊周夢蝶,實則就是莊子對“物我合一”之“物化”狀態的一種“浪漫”描繪。

在《莊子》一書中,記錄着莊子的一個夢,他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愜意、愉快地隨意飛舞着,夢中,他已然忘記自己是莊周。忽然莊子醒了,慌亂間發現自己其實還是莊周。這時,莊子感慨“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也就是説,莊子不知道到底是蝴蝶在做夢,夢到自己變成了莊子,還是莊子在做夢,夢中變成了蝴蝶。

而後,莊子點出,莊周與蝴蝶是兩個獨立個體,但是“莊周夢蝶”一事中,對於到底是蝴蝶夢莊周還是莊周夢蝴蝶,已經完全分不清,於此,莊周與蝴蝶的“主客界限”因為夢而模糊了,這大抵便是“物”、“我”的交合變化。

於此,從莊周夢蝶這個典故中,我們可以細細體會莊周所點出的那個消融“物我界限”,上達主客合一的“物化”境界。

2、莊周對人生的“求愛”

“莊周夢蝶”內含的哲理可以被我們運用到社會的方方面面,而愛情,也是我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愛情,未必只限於男女之愛,在顏小二看來,“莊周夢蝶”更像是莊子對自然生命的“求愛”。

我們知道,愛情中最讓人心動的,是對方一舉一動中對自己的珍惜,有些人珍視愛人超過珍視自己。這實則就是感情層面上對“物我”的逾越。愛情,可以在某些時刻讓兩個人消融了“你我之分”。情到深處,家世、門第都不是問題,只要喜歡就好。這便是世俗社會中“物質條件”的無視。

也就是説,愛情,可以一定程度上消融相愛的兩個人間的“物質隔閡”,這一點雖然比不上“莊周夢蝶”的深刻,但是也有相似之處。

人類社會中的“利弊權衡”,是帶有“利己”的潛意識的。“趨利避害”之下,什麼是利,什麼是害,皆以世俗的“好惡”標準來定。比如,某種程度上説,“嫌貧愛富”就是世俗好惡發展的“成果”之一。

人在選擇配偶時,有明確的物質條件,這於“莊周夢蝶”中展現出的世界觀來説,是可悲的,是被“物”所限制、所役使的。

“莊周夢蝶”的世界觀裏消解了“物”與“我”的隔閡與界限,於此沒有被“物”役使的“我”存在。有的自由自在於天地間,翩翩起舞的“蝴蝶”。

3、“莊周夢蝶”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化蝶

或許是受到“莊周夢蝶”中精妙人生境界的啟發,我國古代民間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結局,就有一兩分以“物化”的覺解,繼而跨越世俗門第之阻礙的意味。

看過這個故事的人都知道,梁山伯和祝英台兩個人在書院相識相愛,是真心在一起的戀人。但是生而為人,他們偏偏受世俗門第、禮節等原因限制,雖然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最後,梁山伯害了相思病去世,祝英台在嫁與他人時要求經過樑山伯的墓,繼而二人在墓前變成蝴蝶,翩翩起舞而又生死相隨。

某種程度來説,《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結局,確實與“莊周夢蝶”中的“物化”有幾分相似。

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當莊周徹悟,拋卻了“物我”,與天地同一的時候,便成了夢中的蝴蝶,逍遙、純粹、自在。

而世俗之中,梁山伯是梁山伯,祝英台是祝英台,門第與禮節間的距離是隔在兩個人中間的“物質”大山。

二人付出世人功利評價下認為不值得的代價,跨越了世俗中的功名利祿,最終走到一起,變成蝴蝶生死相伴,這種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情節,實則是梁祝愛情逾越“物質隔閡”的生動演繹,內涵與“莊周夢蝶”典故相似的“物化”哲理。各位可以體會一下。

4、啟發:求於利者亦困於利

莊子的“莊周夢蝶”是特殊時代下非常經典的理論,對今人來説,亦有很大的啟發。當然,顏小二不提倡各位過度理解“莊周夢蝶”的內涵,也不建議各位“看破紅塵”。

畢竟紅塵之美,你我需慢慢品味,這亦是我們自然生命的一部分,毋需刻意排斥。而我們要警惕的,是我們生於名利之中,又被名利激發的“欲”。

其實莊子“齊物我”中所摒棄的,説得更加簡單一些,主要還是在克服人的一個“利己排他”的欲。這種“欲”,萬物都有,但是人卻是最難抑制其“體量超重”的存在。

當我們陷於名利之爭的時候,不妨可以重新體悟一下“莊周夢蝶”的自由,獲得再看一遍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蝶的故事,繼而去體會、去發現,許多時候真真讓自己“苦”的,不是求而不得的外在阻礙,還是徒增煩惱的“過度之慾”。

注: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佈,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週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