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而無所不為是什麼意思

無為而無所不為是什麼意思

無為而無所不為:

簡單明瞭的説,凡是隻要順乎自然規律、按照規律來做,不妄為、不強求,就可以取得成功。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順應自然的運行,不必去幹預自然的運行,不做不必的事,但也必須去做作為自然與社會一部分的你”遵循自然邏輯該做的事(無不為)。

該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聖人無為而無所不為,聖人無私而故能成其私”。

譯文:有修養的能人不做錯事所以什麼事都能做到,做事時不考慮自己的利益,後來反而得到了認可,也滿足了自己的需要。

無為而無所不為”的解釋:

道”的作用就是無為,它的效果是無不為。道順應自然,是自然而然的,一直這樣,好像什麼沒有做,無所作為,叫無為。無為就是不違反自然,為”和違背的違”相通。萬物都要因為這個無所作為的道而生生不息,千變萬化,所以無所不為。道生長宇宙萬物,但沒有主宰的用意。無為會導致無不為。但是,如果很多人帶着有色眼鏡去解讀,當無不為”成了我們的目標時,那麼我們當然應該無為,但這種應該無為”,則很明顯是一種刻意的無為”。

無為”思想是由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老子所處的春秋時代,諸侯混亂,統治者強作妄為,貪求無厭,肆意放縱,造成民不聊生。在這種情形下,老子提出了無為思想,呼籲統治者要無為而治”。老子説的無為而治”,並不是説坐在那裏什麼也不幹,就什麼事情也做成了。

在老子生活的時代,人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給自足,無需統治者來組織生產和交換,用誰來為”,一切順乎自然地進行。而統治者一旦為”,則是為修建奢華的宮室而催逼苛重的税賦,或是為發動吞併他國戰爭而拉夫抓丁。這樣為”則百姓遭殃,社會動盪,無為”則人民閒適、社會安寧。

《道德經》:

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