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中思和累用了哪種手法

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春蠶”“蠟燭”這兩物貼切生動的比喻作者自己執着的相思之情,以及相思的淚水永不流盡,表達了深沉的相思和聖潔的、至死不渝的愛情。其中“絲”與“思”諧音,作者以物喻情,以蠶絲比喻相思,讓人看得更清楚,更能表現出相思之情是多麼的纏綿沉痛。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中思和累用了哪種手法

《無題》這首詩是描寫愛情相思的、最為膾炙人口的佳作。尤以頷聯蜚聲文壇。

全詩構思巧妙,想象細緻入微,比喻精製得當,語言生動精闢,意境優美,不愧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無題》這首詩從頭至尾都融鑄着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着的感情,詩中每一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覆表現着融貫全詩的複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複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



無題中絲和淚用了哪種手法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採用了雙關和比喻的修辭手法:以春蠶吐絲的“絲”諧音相思的“思”,用的雙關的手法;而春蠶吐絲,絲盡而死,蠟燭燃燒,燒盡淚止,又是比喻相思之苦和愛情的至死不渝。

該句出自唐代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的《無題》中用什麼想象手法描寫對對方的相思之苦?

用想象手法寫對方相思之苦。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上句是寫出了年輕女子"曉粧對鏡,撫鬢自傷"的形象,從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憂愁。“雲鬢改”,是説自己因為痛苦的折磨,夜晚輾轉不能成眠,以至於鬢髮脱落,容顏憔悴,亦即六朝詩人吳均所説“綠鬢愁中改,紅顏啼裏滅”(《和蕭洗馬子顯古意六首》)的意思。

但是,《無題》“曉鏡”句説的是清晨照鏡時為“雲鬢改”而愁苦,並且是“但愁”——只為此而愁。這就生動地描寫了紆折婉曲的精神活動,而不再是單純地敍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這件事了。自己於夜間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為憔悴而痛苦。夜間的痛苦,是因為愛情的追求不得實現;次日為憔悴而愁,是為了愛情而希望長葆青春,總之,為愛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鬱悒。這種晝夜廻環、纏綿往復的感情,仍然表現着痛苦而執着的心曲。

下句,“應覺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覺反映心理上的淒涼之感。“應”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氣,表明這一切都是自己對於對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動,體現了她對於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寫出年輕女子寒夜相思的悲涼情境,深夜沉吟,孤寂無伴,會感覺月光的刺骨清寒。細膩地描寫對方的愁苦,可見詩人對女方的體貼入微,也就更加表現出詩人感情的深摯。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幹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這句詩用了雙關,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絲”字與“思”諧音雙關,意為自己對於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幹”是比喻和擬人,自己為不能相聚而痛苦,無盡無休,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

該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所作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全詩原文如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白話文釋義: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捨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

女子早晨粧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擴展資料

這首詩,以女性的口吻抒寫愛情心理,在悲傷、痛苦之中,寓有灼熱的渴望和堅忍的執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綿邈,極為豐富。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別”字,不是説當下正在話別,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離。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堪的意思。

第二句則寫傷別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開憑藉的是春風之力,而春風力竭,則羣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樣了。詩人在這裏用暮春景象進一步表達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傷。

頷聯接着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詩人以象徵的手法寫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愛情追求。頸聯從詩人體貼關切的角度推測想象出對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寫出了年輕女子"曉粧對鏡,撫鬢自傷"的形象,從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憂愁。

尾聯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這就是其內容。既然會面無望,於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徵,而以青鳥作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