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意思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意思是:上等的用兵之道是憑藉謀略取得勝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此句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意思

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修櫓賁温,具器械,三月而後成;距堙,又三月而後已。將不勝其忿而蟻附之,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災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孫子兵法》是目前存世的古今中外第一部系統完整講解戰爭的經典著作

《孫子兵法》為春秋末孫武所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全書共三卷,有十三篇傳世。《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是系統地看待戰爭的。《孫子兵法》從來不認為戰爭只是簡單的兩軍對壘,而是兩國綜合國力的全面較量,在戰爭過程中必須綜合運用情報戰、經濟戰、外交戰、心理戰等各種手段,《孫子兵法》的“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這就是告訴我們:能用謀略和外交解決的問題不要動用軍事手段,即使動用軍事手段也要先爭取在心理上率先擊垮敵人,強攻堅城實乃萬不得已之事。

作者簡介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的遠祖是春秋時期陳國公子媯完的後代。他也是兵法家孫臏的先祖。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近覆亡楚國。孫武到達吳國後,便隱居於吳國都城姑蘇(今江蘇蘇州)城郊的穹窿山,以務農為樂,並在此時著成了曠世鉅著《孫子兵法》,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孫武五十多歲的時候,至交好友伍子胥被殺,孫武不再為吳國的對外戰爭謀劃出力,轉而隱居鄉間,修訂其兵法著作。伍子胥被殺後不久,孫武可能也因憂國憂民和鬱郁不得志而謝世了,他的卒年當在公元前480年(衞莊公元年)左右。從退隱到壽終,孫武一直沒有離開吳國,死後則葬於吳都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