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重技能到重發展

我很慶幸選擇了幼師這個行業。工作十多年,我依然熱愛着孩子們,依然和他們一起盡情遊戲、生活。在這期間,我自己也從一個只關注知識技能傳授的年輕教師,逐漸成長為一個關注幼兒終身發展的成熟教師。以2011年幼兒園開展的陽光體育活動為縮影,在這10年裏,作為實踐者、參與者,我一步步見證了學前教育發展和改革帶來的變化與驚喜。

從重技能到重發展

從户外體育遊戲到自主遊戲

幼兒園剛開展陽光體育活動時,基本是以省編教材裏的民間遊戲、體育情景遊戲為主,教師教給孩子們體育遊戲的玩法,帶着孩子們遊戲,孩子們只是根據教師設計的活動環節進行。

隨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頒佈,健康領域幼兒發展目標指出: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動作靈活協調。為此,我們不斷調整活動計劃,根據户外運動場地合理劃分運動區域:攀爬區、跨跳區、平衡區、投擲區、走跑區、綜合區……形成一個户外體能大循環模式,並設計出户外循環示意圖,以促進幼兒身體動作均衡發展。

與此同時,我們進一步增強了對户外自主遊戲的理解,不斷調整方案,讓幼兒自己制訂户外遊戲活動計劃,自主選擇體育器械、自主遊戲、記錄和交流自己的遊戲過程。做到幼兒想、説、做在前,教師觀察指導在後。

教師通過觀察,考慮幼兒個體運動能力的差異性,會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以滿足幼兒根據自身意願與能力選擇器械的要求,同時指導和鼓勵幼兒進行多層次、漸進式的運動挑戰。

如在平衡區,設置高低與寬窄不一的平衡木,易拉罐製作的梅花樁等。在鑽爬區,鋪設不同障礙的輪胎路、大小不一的拱形門等。這些改進提升了幼兒的運動能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單一體育器械轉向多元遊戲材料

户外玩具材料的投放直接決定了户外遊戲質量。在以往的户外環境中,我們主要以大型滑梯為主,可移動器械較少。為豐富户外遊戲,教師自制了大量的體育器械,但不夠結實,要隨時修補,消耗資源和精力。

隨着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幼兒園資金投入越來越有保障,大家熟知的“安吉遊戲”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啟示。户外活動場地和材料投放更注重可組合、可變化、可創造,從而使教師有更多時間去觀察、指導幼兒。

孩子們在遊戲中能發揮想象力,積極探究器械的多種玩法,做到一物多玩、一物多用。如“百變滾桶”,可以玩爬桶、蹬桶、推小車等遊戲,以鍛鍊幼兒的攀爬、平衡和耐力等。多元化的户外遊戲材料讓孩子們獲得了更豐富的運動經驗。

教師控制轉向放手遊戲

拍球、跳繩是陽光體育活動的常規項目。活動初期,我們會組織孩子們以比賽的形式開展訓練活動,如一分鐘拍多少次球、跳多少下繩等。長時間訓練,孩子們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通過對《指南》的不斷學習和反思,我們及時調整活動方案,通過觀看拍球操、花樣跳繩的視頻以及利用輔助材料,來激發孩子們的運動興趣和挑戰慾望。結合有趣的遊戲情境,讓孩子們在原有經驗基礎上嘗試各種拍球探究活動,如雙手交替拍、站在輪胎上拍、站在平衡木上邊走邊拍等。

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引導他們慢慢嘗試和創新,體驗成功的快樂,幼兒身體素質也逐步提升了。

安全問題也是讓教師緊繃的一根弦,尤其是户外活動。以前帶孩子們户外活動時,總要一遍遍提醒“不能這樣做”“不能那樣玩”。孩子們在教師的控制下,變得唯唯諾諾,不夠勇敢。現在,教師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相信幼兒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教師放棄了對幼兒的管控行為,用心觀察户外遊戲中的精彩時刻,在幼兒學會保護自己的同時,滿足他們探索和挑戰的需求。

當我靜下心來觀察孩子,和他們平等對話後,發現他們的世界如此精彩、豐富。他們沐浴着陽光,在户外盡情奔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讓作為幼師的我,也倍感幸福。




教育為什麼要從重知識傳授向重人的發展轉變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貫穿新課程理念。首先要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學科思想方法。另外,教學目標要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從被動接受學習轉向自主探究學習。教師的角色地位要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的教學策略要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專業學習應該既重知識又重技能演講稿

專業學習應該既重知識又重技能

1、講一個小故事:

在一個漆黑的晚上,老鼠首領帶領着小老鼠出外覓食,在一家人的廚房內,垃圾桶中有很多剩餘的飯菜,對於老鼠來説,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寶藏。正當老鼠們準備吃時,傳來了一聲令它們肝膽俱裂的聲音,那是一頭大花貓的叫聲。它們震驚之餘,便各自四處逃命,但大花貓絕不留情,不斷窮追不捨,終於有兩隻小老鼠躲避不及,被大花貓捉到,正要吞噬之際,突然傳來一連串兇惡的狗吠聲,令大花貓手足無措,狼狽逃命。大花貓走後,老鼠首領從垃圾桶後面走出來説:“我早就對你們説,多學一種語言有利無害,這次我就因此救了你們一命。”

如果沒有老鼠首領的幫助,那麼這些老鼠早被貓吃了,可見學習是重要的。

總而言之,“多一門技藝,多一條路。”不斷學習是成功人士的終身承諾。

現在流行一句話,能力代表過去,學習代表現在,文憑代表未來。

實際些説,學習就是為了以後能混到一張大學文憑,有大學文憑才能從事工程師,醫師,會計師,老師等技術崗的工作,如果現在不學習,那麼更不用説以後拿到大學文憑了。

21世紀我們感到最大的體會就是世界正在飛快地變化。從交通速度的變化,到信息傳遞的變化,都越來越快。在我們的臨國日本,每天都有新技術誕生,半年以後這項技術就被淘汰。這些事例充分説明了我們的知識更新太快,如果我們不學習,很可能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大家想一想,如果去向祖父母輩的人打聽什麼叫做英特爾,什麼叫做伊妹兒,興許他們中有的人還真説不清楚,因為他們接收新生事物和信息的能力已經遠遠不夠用了。

學校為大家提供了最好的學習機會。學習不是給別人學習,學到的知識是我們自己的。一個人口袋裏貧窮不算是貧窮,腦袋裏貧窮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所以説,21世紀對我們而言最需要的是什麼?那就學習。通過不斷學習,就能提高自己的實際能力。作為一個學生,不論是在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學習的腳步都不能稍有停歇,要把學習視為工作的殿堂。如果你熱愛自己的工作,隨時都可以在身邊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那是最有用的、最適合你職業的學習內容。

換個角度説,事業是一個人的生命,一個人得以永存,就要有成功的事業。如果不學習,就沒技能、文化,別人就不僱你,不給你錢,沒錢,你就會愁吃穿,生活質量就不如別人,預期壽命比別人低,找的伴侶就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方方面面你都被動。我們應當好好想想:不好好學習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將來怎麼辦?但如果你事業有成的話,這些就不用操心的,如果考上好的大學,人家都是爭着搶你,這時你總會有一種成就感。學生的年代就是長知識的好時期,並是通往成功之路的階梯。每一位學生都會想將來長大後做一個事業有成的人,那麼眼下只有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講,更實際一點説,成績就是一個學生的生命,有了成績才能證實一切,要取到好成績,非通過一種途徑不可。這種途徑就是學習,是一條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徑,要想踏上這條路,就要加倍地學習,如果沒有成績,就是一句空話。別讓我們的光陰白白地浪費,趁着我們還年少的時候,就要行動起來,只有付出,才會得到收穫;只有學習,才會得到學習的勞動成果。學習就是赱嚮往未來成功之路的重要途徑。

“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幾千年的治理名言不斷在警示我們,國家的興盛在於人才的興盛,人才的興盛在於不斷地學習,落後就會被吞併,落後就會被捱打。

路是人走出來的,怎麼走好這條路?學習是關鍵,在學習的道路上,我們不要怕道路的黑暗,不要怕道路上的風雨,因為,黑暗只是暫時的,風雨後定會有彩虹,在學習的道路上,只有歷經過風雨和磨難的人,方能走向人生的巔峯。對於學習,還是那兩個字:盡力。

2、一、學習是個體生存的必要手段,技能是人生存的必然法則。

動物和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動物和人與環境保持平衡、維持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條件,也是適應環境的手段。

動物要在後天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種羣延續,首先要依靠先天遺傳的種羣本能行為,但這種先天本能只能適應相對固定或變化較小而緩慢的外界環境。

動物和人為了生存下去,還必須通過學習獲得個體經驗。這種後天習得行為經驗可適應相對迅速的變化,與先天本能相比,其意義顯然要重要得多。譬如,一隻小羊羔通過不斷地向羊媽媽學習,知道了哪裏可以尋找到豐富的食物,知道了怎樣躲避狼的追捕。如果小羊不學習,就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也就無法生存下去。

然而,學習對個體生活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程度,在各種動物之間的差異很大。越高等的動物,生活的方式越複雜,本能行為的作用也越小,學習的重要性就越大。在低等動物中,習得的行為很少,獲得的速度也很慢,學習對其生活可以説不起什麼作用。例如原生動物剛出生不久,其一生中的大部分動作就已出現了,後天所需要的反應也已大都具備。它們學習的能力很低,保持經驗的時間也很短,因而學習的結果對它們生活的作用是很小的。

人是最高等的動物,生活方式極為複雜,固定不變的本能行為最少。人類行為的絕大部分是後天習得的,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習在人類個體生活中的作用也就必然是最大的。人類嬰兒與初生的動物相比,相對來説,獨立能力低,天生的適應能力也低。可以説,離開父母的養育,嬰兒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但是人類卻有動物不可比擬的學習能力,可以迅速而廣泛地通過學習適應環境。如,種植穀物,獲取糧食,靠的是學習;戰勝毒蛇猛獸等天敵,對付可怕的瘟疫,以免於被消滅,靠的也是學習。總起來看,人和自然界的其它動物如獅子、老虎甚至麻雀相比,很多方面都處於劣勢,人能夠成為萬物之靈,靠的是學習。國外有句名言,叫做“不學習就滅亡”。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發表著名的研究報告,題為《學會生存》,就把學習同生存直接聯繫在一起,可見學習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二、學習可以促進人的成熟,技能促使人自信。

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生理和心理會逐漸成熟。但成熟並不是完全脱離環境和學習影響的純自然過程。學習對成熟的影響作用,首先得到了動物心理研究的支持。

近二三十年以來,許多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發現,動物,尤其是初生動物的環境豐富程度,可以影響動物感官的發育和成熟,也會影響大腦的重量、結構和化學成分,從而影響智慧的發展。

克雷奇(D.Krech,1966)將幼鼠分成三組:對第一組給予豐富刺激,使它們的反應越來越複雜;讓第二組在籠中過着通常的生活;第三組與環境刺激完全隔離。80天之後對三組幼鼠進行解剖比較分析。結果發現,在大腦皮層的重量和密度方面,第一組最優,第三組最差;在與神經衝動的傳遞密切相關的乙酰膽鹼酯酶方面,三個組也呈現重大差異,第一組含量最豐富,第二組次之,第三組含量最少。

羅森茨韋格(M.R.Rosenzweig,1972)也發現,接受豐富多變的環境刺激和適當學習訓練的一組幼鼠與另一組在環境單調貧乏而又缺乏學習訓練的幼鼠相比,在4-10週中,前者大腦皮層的重量與厚度增加,神經膠質細胞數量增多,神經突觸增大或增多,乙酰膽鹼酯酶含量更豐富且活動提高,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比率也有所改善。

關於人類學習對成熟的促進影響,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J Piaget.1969)認為,必須通過技能的練習來促進兒童的成熟。他還説:“兒童年齡漸長,自然及社會環境影響的重要性將隨之增加。”

懷特關於對初生嬰兒眼手協調的動作訓練的實驗研究説明了學習和訓練對成熟的促進作用。懷特發現,經過訓練的嬰兒,平均在3.5月時便能舉手抓取到面前的物體,其眼手協調的程度相當於未經訓練的5個月的嬰兒的水平。這就説明了學習、訓練對成熟的促進作用,學習促進了潛能的表現和能力的提高。

有的學者研究表明,在嬰兒出生後的四五年裏,除了營養條件外,缺乏適當的學習訓練或教育不當,也會給腦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有人研究聾啞人死後的大腦皮層,發現控制視聽器官的部位趨於萎縮;對先天盲人復明後進行測驗,發現他們眼運動不規則,難以集中注意於一點,不能精確地區分圓形和正方形。印度狼孩卡瑪拉回到人類社會時雖然大約已七八歲了,但智力水平僅相當於6個月的嬰兒;她死時大約16歲,可能只相當於三四歲幼兒的智力水平。

所有這些研究與事實説明,早期的學習、訓練以及相應的文化環境,對人的感覺器官和大腦等機體功能的發展是有着一定影響的。

據此,對兒童的幫助,要以其成熟程度為依據,又絕不能等待成熟。應該在合適的“生長點”上將恰當的學習內容、合理的訓練方法和教育方式結合運用,促進其生理和心理的成熟。

三、學習可以提高人的素質,技能是支撐。

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養。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特別是精神文化,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們通過學習去獲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缺乏一定文化素養的人不能算做真正健全的人,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必須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

學習可以優化人的心理素質。一個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應該具備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質,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氣質,敬業的精神,目標專一的性格,以及堅忍不拔的意志,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學習來達到。正如薩克雷所言:“讀書能夠開導靈魂,提高和強化人格,激發人們的美好志向,讀書能夠增長才智和陶冶心靈。”

四、學習是文明延續和發展的橋樑和紐帶

美國著名民族學家,原始社會歷史學家摩爾根認為,人類社會的歷史可概括為三個時代,即矇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在矇昧時代,人類世代相沿地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的森林中,以野生果實、植物根莖為食,還有少部分棲居在樹上。隨着地殼的變化,氣候的改變,人類不得不從樹上移居地面,學會了食用魚類、使用火、打製石器、使用弓箭、磨製石器等生存的本領,世代相襲。到了野蠻時代,人類又學會了製陶術、動物的馴養繁殖和植物的種植。這一時代的後期,還學會了鐵礦的冶煉,併發明瞭文字,從而使人類歷史過渡到文明時代。

由此看來,人類文明的延續和發展,就如同一場規模宏大而曠日持久的接力賽:前代人通過勞動和生活獲得維持生存和發展的經驗,不斷總結,不斷積累,不斷提高,形成知識和技能,傳給後人;後輩人在學習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豐富和提高,以適應時代與環境的變遷。如此代代傳遞,便形成了一部人類文明延續發展的歷史。

顯而易見,野蠻時代的人類如果不世代相襲地向先輩學習使用火,就只能像自己的祖先一樣過着茹毛飲血的生活;文明時代的人類如果不世代相襲地向先輩學習畜牧業和農業,也只能像自己的遠祖一樣靠現成的天然產物為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人類文明在一定意義上存在加速發展的趨勢,所以學習活動對人類社會的作用更加明顯。

十八世紀的技術革命以蒸汽機的出現為標誌。那時,格里沃斯、紐可門、瓦特等革新能手,通過學習,掌握物理學、機械學等知識,設計、製造、試驗,最終發明了蒸汽機。十九世紀的技術革命是以電力為標誌。而這一新生產力的創造是無數人學習、創造的結晶。德國赫茲發現電生磁,法拉第發現磁生電,建立電磁感應定律,麥克斯韋又建立電磁理論、麥克斯韋方程,西門子發明發電機,德普勒研製出高壓輸電技術,等等,從而促使人類進入電力時代。本世紀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空間技術為標誌的新技術革命,又一次證明學習的巨大促進力。在這個信息時代,我們只要考慮一下這個事實:以極便宜的價格買到性能優良的個人電腦,自由地在網上漫遊,不出門而立知天下事。就不能不驚詫於科學技術給現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不能不心悦誠服地承認學習對我們人類的文明與進步的重要作用。

為什麼技術技能人才對國家發展如此重要?

技術技能人才對國家發展如此重要的原因:技能人才的社會價值當今世界,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並擁有大量技術嫻熟的技能人才,誰就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否則,再好的設計也無怯實現。對企業而言,企業經營者、專業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是支撐企業發展的三大支柱,缺少了其中任何一個,企業要發展都是不可能的。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操作技能也是生產力,而且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技能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只要擁有過硬的技能,當一名工人,也能成才。很多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就是因為能夠動手操作,具有較強的崗位針對性而深受企業歡迎,成為企業急需的人才,當上了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骨幹,支撐着企業的進步和發展,為我國經濟騰飛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

技能成才

技能成才與職業教育伴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生活的領域在深度和廣度上也越來越拓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現代職業呈現出了專業化、智能化和複合型、創新型的發展趨勢。一名現代從業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職業培訓,是很難勝任現代職業的。

同學們進入職業技術學校,就是接受就業前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養成訓練,使自己成為深受企業歡迎的勞動者,成為一名技術能手、技術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