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而不往非禮也下一句接什麼詞

來而不往非禮也下一句接什麼詞

來而不往非禮也”下一句: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來而不往非禮也:原意是別人施恩惠於已,卻沒有報答,也不合禮。

出自《禮記•曲禮上》:

大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

譯文:

上古時代,人們崇尚德”,後來卻講究施報。禮崇尚往來,恭敬對人卻得不到別人的恭敬,是不合禮的。別人恭敬自己,卻沒有對別人恭敬,也不合禮。人們有了禮的規範,社會便得以安定,少了禮社會便會傾危,所以説:禮,不能不學啊!"

理解:

這話是説,上古時期,崇尚樸素善良的德性,後世才致力於施恩和回報。這裏的關鍵並不在於説上古時期的人不求回報,而是説,那時的人不會因為要求回報而反倒失落了禮的本旨。禮講究有往有來,看望了別人而別人不來看你,是他沒有禮貌;別人來看望了你而你不去看望別人,是你沒有禮貌。人有禮就會平安,無禮就會危險。所以説,禮是不可以不學的。

《禮記》:

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禮制、禮意,解釋儀禮,記錄孔子和弟子等的問答,記述修身作人的準則。實際上,這部九萬字左右的著作內容廣博,門類雜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學、歷史、祭祀、文藝、日常生活、曆法、地理等諸多方面,幾乎包羅萬象,集中體現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學和倫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禮記》全書用散文寫成,一些篇章具有相當的文學價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動故事闡明某一道理,有的氣勢磅礴、結構謹嚴,有的言簡意賅、意味雋永,有的擅長心理描寫和刻劃,書中還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闢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