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亦樂乎的意思是什麼

不亦樂乎的意思是什麼

不亦樂乎”的意思是:原意是不也是很快樂的嗎?”現常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樂:快樂。通假字,樂通悦”。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裏相當於"嗎"。

這句話出自於:《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説:"學習後經常温習所學的知識,不也很令人愉悦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不亦樂乎”的賞析:

《論語》開篇的這幾句話,並不是簡單談讀書學習這麼簡單,而是講如何學做人,如何做學問。學習後經常温習所學的知識,別人不瞭解我但我不生氣,就能不斷增進美德,開啟智慧,就能使自己的心靈獲得滋養,思維得以拓展。

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

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人不知”,後面省略了賓語之”,可譯為我”或自己”。

《論語·述而》的介紹:

《論語·述而》出自《論語》,共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一。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

孔子的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