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魚焉的焉是什麼意思

有魚焉的焉是語氣助詞,不譯。這句話出自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作《逍遙遊·北冥有魚》。《逍遙遊》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

有魚焉的焉是什麼意思

《逍遙遊》這篇文章先是通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

最後通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説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裏行間裏洋溢着浪漫主義精神。

莊子,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戰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莊學的創立者,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內聖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其作品收錄於《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



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焉字什麼意思

焉:在那裏。

出自原文《涸轍之鮒》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① 車轍 ②中,有鮒魚 ③焉④。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注】

① 顧視:回頭看。顧:回頭看。

②轍(zhé):車輪在地上碾出的痕跡。

③鮒(fù)魚:鯽魚。

④焉:在那裏。

古文中“焉”的用法“焉”在古文中都有些什麼用法

①<代>相當於“之”,可譯作“它”、“他”等。《捕蛇者説》:“以俟夫觀風者得焉。”

②<代>表示疑問,相當於“何”,可譯作“怎麼”、“哪裏”。《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③兼詞,相當於“於是”、“於之”。《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④<副>多用於反問,相當於“怎麼”。《<論語>十則》:“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⑤<助>用於句末,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了”、“呢”,常可不譯。《毛遂自薦》:“此百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

⑥<助>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可譯為“呢”。《齊桓晉文之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⑦<助>用於句中,表示語氣舒緩、停頓。《望洋興歎》:“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記載而語焉不詳。”

⑧詞綴,用於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的樣子”;在動詞前可譯作“……地”。《阿房宮賦》:“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黃生借書説》:“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如何辨別句尾的“焉”字是兼詞還是語氣助詞呢?

只要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句尾的“焉”字即為語氣助詞,否則就是兼詞。

1、主語是表示處所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時,句尾的“焉”字為語氣助詞。例如:

①、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蘇軾《石鐘山記》)

“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即鄱陽湖口有座石鐘山。

②、樑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呂氏春秋•奇鬼》)

“有奇鬼焉”即有個奇鬼。

2、主語是代替表示處所、範圍、方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的指示代詞時,句尾的“焉”為語氣助詞。例如:

① 、此之謂三有禮焉。(《孟子•離婁下》)

此句中的“此”代方面,指稱前面所説的三個方面的事情。

② 、彼有人焉,未可圖也。(《三國志•吳主傳》)

此句中的“彼”代處所,指稱孫吳政權所管轄的地區。

3、狀語是表示處所、範圍、對象、原因、方式的詞語或短語時,句尾的“焉”字為語氣助詞。例如:

①、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慼慼焉。(《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此句中的狀語“於我心”即為表示處所的介賓短語。

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記•屈原列傳》)

此句中的狀語“一篇之中”就是表示範圍的偏正短語。

③、萬鍾於我何加焉?(《孟子•魚我所欲也》)

此句中的狀語“於我”就是表示對象的介賓短語。

④、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曹劌論戰》)

此句中的“何”即為表原因的狀語。

⑤、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蘇洵《六國論》)

此句中的“以荊卿為計” 即為錶行為方式的狀語。

“焉”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哪些?

1.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於是餘有歎焉.(《遊褒禪山記》)

2.有時用於反詰語氣,可譯為"呢".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3.兼詞,同於此,於彼,如風雨興焉.

4.疑問代詞,哪裏,且焉置土石.

疑問副詞,哪裏,焉用亡鄭以陪鄰.

焉:yān

【名】

象形。小篆字形。像鳥形。本義:焉鳥)

鳥名

通“顏”(yán)。額〖forehead〗

身長七尺,面長三尺,焉廣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動天下。——《荀子·非相》。高亨雲

高亨雲:“焉,蓋顏之借字。”

【代】 

表示指示,相當於“之”〖it〗

草木無知,叩焉何益?——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且焉置土石。——《列子·湯問》

【副】

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作信宮渭南。——《史記》

【連】

於是〖then〗。表示前後承接,古代漢語中多與“乃”連用

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乃觀日之出入,一日行萬里。——《列子》

問焉的焉字什麼含義

問焉中焉為語氣助詞,可以理解成問吧。

焉古文用法總結如下:

1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於是餘有歎焉。(《遊褒禪山記》)

2有時用於反詰語氣,可譯為"呢"。 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3兼詞,同於此,於彼,如風雨興焉。

4疑問代詞,哪裏,且焉置土石。

疑問副詞,哪裏,焉用亡鄭以陪鄰。

《莊子》一則——北冥有魚

《逍遙遊》原文全文: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面後乃今培風;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佔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平!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髮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裏,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鵝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面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