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經是哪六本書

六經包括《書》、《詩》、《易》、《禮》、《樂》、《春秋》。六經是指這六本書的合稱,始見於《莊子.天運篇》。是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於晚年整理的先秦古籍,後人稱之“六經”。其中《樂經》已失傳,所以一般稱為“五經”。《禮記》:漢代是指《儀禮》,宋朝以後《五經》中的《禮經》一般是指《禮記》。

六經是哪六本書

1、《詩》即《詩經》,是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五百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又因為其中的作品都可以用樂器伴奏演唱,所以《詩經》也稱為我國古代第一部樂歌總集。

2、《書》,又稱《尚書》,這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文件。《尚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兩類,祭祀類和戰爭類。從文體形式上,也可以分兩大類,即上行的奏議和下行的詔令。《尚書》的文章結構完整,層次分明,在命題謀篇上非常講究,不少篇章文采飛揚。

3、《禮》,又稱《周禮》、《周官》,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周公在洛邑制禮作樂,奠定周禮的基礎。

4、《周易》是羣經之首,是一部淵源邃古、博大精深的哲學著作,中國哲學的源頭活水,把它看作一本迷信書是片面的。《易》源於河圖洛書,上古有三本《易》:連山、歸藏、周易。前兩本失傳,於是易經現在等同於《周易》。

5、《樂》是隸屬周王室司樂的音樂作品,有人説《詩》和《樂》實際上是一體的。《詩》為樂歌,“詩”記詞,“樂”記譜。《樂》集夏、商兩代音樂精華之大成,由周公在洛邑整理而成,周王室歷代樂官修訂。現《樂》已失傳,無法知道其原貌。

6、《春秋》之名,是先秦人們對史書的通稱,除周王室外,各國也都設有史官。秦焚書後,各國國史皆亡。西漢時,學者們藉口耳相傳,整理成《左傳》、《公羊傳》等,漢儒以為以上各書是解釋孔子所作的《春秋》的。



六經是哪六經

六經指的是《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樂經》《春秋》,簡稱為《詩》《書》《禮》《易》《樂》《春秋》。六經的合稱始見於《莊子--天運篇》,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詩》又稱《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書》又稱《尚書》,這是周王室外史所藏的政治文件。《尚書》從內容上可分為兩類,祭祀類和戰爭類。

《禮》又稱《周禮》、《周官》,是周王室的宗伯管理的典章制度。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

《樂》是隸屬周王室司樂的音樂作品,《樂》集夏、商兩代音樂精華之大成,由周公在洛邑整理而成,周王室歷代樂官修訂。現《樂》已失傳,無法知道其原貌。

《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內容極其豐富,對中國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等,是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

六經指的是什麼

六經指的是《詩》《書》《禮》《易》《樂》《春秋》。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後人稱之為“六經”。其中《樂經》已失傳,所以通常稱“五經”。《禮記》:漢代是指《儀禮》,宋朝以後《五經》中的《禮經》一般是指《禮記》。

《三字經》中:“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禮指《大禮》《小禮》,後失傳其一,並更名為《禮記》。

六經的意義:

六經是諸子百家的源頭,也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孔子刪詩書定禮樂以傳六經,上承西周王官之學,下開諸子百家之道,集中體現了古人的生存智慧和在道德倫理上下功夫的價值取向,淵遠流長的中華文明,不變的精神硬核就是堅守中道與追求和合。

六經分別指哪六經?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詩》《書》《禮》《易》《樂》《春秋》的合稱。

1、詩經

西周無名氏,作者沒有記載。

內容: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2、《書經》(即《尚書》)

周代先秦諸子。

內容:《尚書》是我國最古的官方史書,是我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後來儒家補充進去的。西漢初存28篇,因用漢代通行的文字隸書抄寫,稱《今文尚書》。

3、《禮經》

先秦,作者不詳。

內容:記載周代的冠、婚、喪、祭、鄉、射、朝、聘等各種禮儀,以記載士大夫的禮儀為主。

4、《易經》

遠古至漢代,作者不詳。

內容:《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

5、《樂經》

先秦,作者不詳。

內容:有純樂理內容,如規定音階距離大小的“五音”(宮、商、角、徵、羽)和規定音高的十二律(六律指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六呂指大呂、應鐘、南呂、林鐘、仲呂、夾鍾)等。

6、《春秋》

春秋孔子。

內容:《春秋》是由魯國史官記錄大量當時本國諸侯,大夫,國人等失禮非禮之事;魯國史官也會收集其他諸侯國公侯大夫等失禮非禮之事,會記錄諸侯國公侯間大夫等間書信內容,比如晉叔向與鄭國子產關於鑄刑書的書信,其中記錄了齊國史官因為保持真實記錄而被殺掉的事件 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六經

我國古代的六經是指哪六經

六經是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並稱始於何時?是近代以來經學史、思想史、哲學史論爭的一大熱點。受疑古思潮影響的學者認為先秦沒有“六經”或“五經”,到秦或西漢,《周易》才進入儒家系統,《詩》、《書》、《禮》、《樂》、《易》、《春秋》才開始並稱,才有六經之説。[1]這種觀點,在中、日兩國學界影響極大,在討論先秦秦漢學術和思想方面引起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很有認真地進行系統探討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