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的性格特點

《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的性格特點有:耐心、正直、熱忱、無民族偏見、治學嚴謹、待人誠懇等。“藤野先生”這一人物出自《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這一篇文章,這一章節主要記述了魯迅青年時期在國外留學的生活狀況,熱情讚揚了“藤野先生”的行事作風。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的性格特點

《藤野先生》淺析

文章一開頭就寫魯迅目擊東京“清國留學生”的醉生夢死,激起自己想“到別的地方去看看”的衝動。接着寫去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着重寫藤野先生對自己的關懷、教育的深厚情誼,以及放棄學醫的思想變化原因。

這部分在寫藤野先生之前,敍述了從東京去仙台的途中所見以及在仙台醫專所受的優待。最後“從離開仙台之後”到結尾,寫出了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深深懷念以及藤野先生給魯迅的激勵和鞭策。

文中魯迅回國後“因為狀況也無聊,説起來也無非使他失望,便連信也怕敢寫了”這裏魯迅了作者對辛亥革命後中國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的失望和不滿,從而也覺得無法報答藤野先生對自己對中國人民的關心和期望,含蓄的筆調更加強了文章思想的深度。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人物性格

在《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是一個辛勤治學、嚴謹踏實的學者,亦是一位和藹可親、誨人不倦的教師與長者。藤野先生擁有正直、高尚的人格,對待所有學生一視同仁,沒有民族偏見,寬厚待人。

《藤野先生》的介紹

《藤野先生》的作者是文學家魯迅,創作於1926年。全文回憶了作者在日本仙台的留學生活,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之情。另外,文中熱烈讚頌藤野嚴九郎先生辛勤治學、誨人不倦的精神及其嚴謹踏實的作風,特別是他對中國人民的誠摯友誼。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以及同帝國主義勢力鬥爭的戰鬥精神。

《藤野先生》的原文節選

可惜我那時太不用功,有時也很任性。還記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將我叫到他的研究室裏去,翻出我那講義上的一個圖來,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藹的説道:——“你看,你將這條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了。——自然,這樣一移,的確比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圖不是美術,實物是那麼樣的,我們沒法改換它。現在我給你改好了,以後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樣的畫。”但是我還不服氣,口頭答應着,心裏卻想道:——“圖還是我畫的不錯至於實在的情形,我心裏自然記得的。”學年試驗完畢之後,我便到東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學校,成績早已發表了,同學一百餘人之中,我在中間,不過是沒有落第16。這回藤野先生所擔任的功課,是解剖實習和局部解剖學。

插畫解剖實習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興地,仍用了極有抑揚的聲調對我説道:——“我因為聽説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屍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的人物分析

藤野先生的人物簡介:全名叫藤野嚴九郎,是仙台醫學的解剖學的教授。他的外貌又黑又瘦。留着八字須,帶着眼鏡。他的教學風格嚴謹,對工作認真負責,有正義感,他沒有民族歧視,平等的對待學生。

藤野先生的關係:藤野先生是魯迅在日本仙台專門學校的解剖學老師,魯迅也對藤野先生充滿着感激和懷念之情。

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徵:嚴謹認真,正直善良,和藹可親。

藤野先生的情節:  一,藤野先生對來自中國的魯迅非常的關心,他主動幫魯迅訂正講義,直到教完他自己所擔任的全部課程,這一件事情也讓魯迅心存感激。二,藤野先生還指導魯迅準確地畫心血管圖,也十分的關心魯迅的解剖學習。三,藤野先生對中國女人裹腳後足骨的畸形十分的感興趣,他很想知道究竟是怎樣一回事,但是他最終還是沒有得到正確答案,他很是遺憾。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性格特點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所以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沒有民族歧視,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治學嚴謹、平等待人、和藹可親)

《藤野先生》,選自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章記述了作者在留學日本仙台時,與他的老師藤野嚴九郎先生的來往過程中的幾件事,讚揚藤野先生用心治學,關心學生,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的精神,表達了對他的尊敬與懷念之情。

文章有兩條線索:以作者與藤野的往來為明線;以作者的愛國情感為暗線。本文章被中國大陸的課本“人教版八年級下語文教材”收錄。

藤野先生關心魯迅的學業,親自給魯迅修改講義的筆記,有其他的日本學生們認為藤野先生曾經泄漏考題給魯迅,但是根據當時實在的紀錄:藤野與魯迅之來往,並不是建築於利益之上,因為藤野教導的解剖學,魯迅只得了59.3分,未曾及格。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1902年4月,魯迅22歲,他懷着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理想,去日本留學,在東京的弘文學院補習日文。1904年9月,轉赴仙台,進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藤野先生這時正在該校任解剖學教授。魯迅在此認識了這位日本學者,並且同他建立了深厚的師生友誼。

在日本軍國主義影響下,當時的日本人對中國人民抱有狹隘的民族偏見。但藤野先生並不如此,他對來自弱國的魯迅毫不歧視,倍加愛護,並以自己的高尚品質給魯迅以極大的影響。

這篇散文寫於1926年10月12日,當時作者魯迅正遭受北洋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從北京南下,來到廈門大學任教,作者作此文予以懷念藤野先生,此文最初發表於同年十二月出版的《莽原》半月刊第23期,後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品評價

工人出版社編輯室副主任牛志強:作品按時空順序寫出了“我”的發展脈絡,揭示了“我”的本質特徵——愛國主義與革命民主主義。正是這個超越了狹隘民族主義的思想特徵,使“我”和藤野先生的心緊緊相連,使這兩個形象和諧地交融在一起,共同體現一個深刻的主題。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

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

他的著作以小説、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説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説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

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稱為“民族魂”。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藤野先生》

魯迅《藤野先生》一文中,藤野先生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1、性格特點

藤野先生是一個生活簡樸,治學嚴謹,待人誠懇、熱情,對學生嚴格要求,沒有民族偏見的日本學者。

2、原文簡介

《藤野先生》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散文,記敍了作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的幾個生活片斷。其中有東京“清國留學生”的生活情況,由東京到仙台的旅途回憶,有在仙台的食住情況,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狹隘民族觀念的學生的排斥,還有一次看電影受到的刺激,而重點卻是記敍藤野先生的可貴品質。藤野先生本名藤野嚴九郎,是作者的老師。本文內容豐實,筆意縱橫,形散神凝,錯落有致,發人深省,一條鮮明的愛國主義思想線索貫穿了全文,使每個看來似乎是平淡無奇的生活片斷閃耀着奪目的光華,從而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

3、寫作背景

魯迅與藤野先生分別20年後的1926年,正值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進入高潮的時期,也是魯迅世界觀發生偉大飛躍的前夜。這年秋天,在反動軍閥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下,魯迅離開北京,來到廈門。他在一封信中曾説:“我來廈門,雖是為了暫避軍閥官僚‘正人君子’們的迫害,然而小半也在休息幾時,使有些準備。”所謂“休息”和“準備”,乃是回顧自己走過的革命路程,清理和解剖自己的思想,總結鬥爭經驗,以迎接新的更大的戰鬥。《藤野先生》就是這時在廈門大學圖書館樓上寫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