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是幾克

一兩是幾克的答案是:50克

1兩=50克(g)

因為1斤=10兩、1斤=500克

那麼1兩=1÷10斤=0.1斤,0.1斤=0.1x500克=50克,即1兩等於50克。

傳統的1斤等於16兩,故有成語“半斤八兩”。香港和澳門等地珠寶行所用的1兩等於31.25克,與現在國內所用的1兩等於50克不同。

中國古代的銀質錢幣在使用時需要鑑定成色並稱重以確定其價值,一般就以稱重時的質量單位“兩”為銀質錢幣的單位。

(1)國際標準單位中沒有“斤”,這是我國的一個單位。

(2)其次 “斤”“公斤”之類的單位在物理上來講明顯屬於重量單位,而決不是質量單位,請搞清質量和重量的區別。

(3)再次 從法律,生活的角度來講,我國法律明確規定了“斤”“公斤”等單位可以看做質量單位在各種場合使用,質量=重量,在法律上等價,具有法律效力。

一兩是幾克

關於秦朝制定斤兩的十六進位制,還有個傳説: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負責制定度量衡標準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順利地制定了錢幣、長度等方面的標準,但在重量方面沒了主意,他實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兩定為一斤才比較好,於是向秦始皇請示。

秦始皇寫下了四個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統一後用小篆),算是給出了制定的標準,但並沒有確切的數目。李斯為了避免以後在實行中出問題而遭到罪責,決定把“天下公平”這四個字的筆畫數作為標準,於是定出了一斤等於十六兩。誰知這一標準在此後兩千多年一直被沿用。此傳説應出近代人之手。

很早以來,銖、兩、斤、鈞、石五者都用作重量的單位。但古時對重量單位的説法複雜不一。自《漢書·律曆志》把銖、兩、斤、鈞、石這五個單位命名為五權之後,名稱開始統一起來,一直持續到唐代。其進位方法是: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

自唐代起開始把“錢”當作重量單位,並且規定十錢為一兩。自宋代開始定為錢的十退小單位。宋代權衡的改制廢棄了銖、絫、黍等名稱,其重量單位名稱自大到小依次為石、鈞、斤、兩、錢、分、釐、毫、絲、忽。宋制衡量一直沿用至元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