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寫馬説的用意是什麼

《馬説》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借伯樂和千里馬為喻,對在位者的不能識別人才以及對人才的摧殘,埋沒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希望統治者能夠重用人才。

韓愈寫馬説的用意是什麼

《馬説》原文: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説》翻譯: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卻不會經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裏受屈辱,和普通的馬並列死在馬廄裏,不能以千里馬著稱。一匹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夠吃盡一石糧食。

餵馬的人不知道千里馬的食量而餵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