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徑千分尺的讀數方法

內徑千分尺的讀數方法的答案是:內徑千分尺的讀數方法:先讀固定刻度;再讀半刻度,若半刻度線已露出,記作0.5mm;若半刻度線未露出,記作0.0mm;再讀可動刻度(注意估讀)記作n×0.01mm;最終讀數結果為固定刻度+半刻度+可動刻度+估讀內徑千分尺(INSIDEMICROMETER)用於內徑尺寸精密測量(分單體式和接杆)。

內徑千分尺的讀數方法

在日常生產中,用內徑尺測量孔時,將其測量觸頭測量面支撐在被測表面上,調整微分筒,使微分筒一側的測量面在孔的徑向截面內擺動,找出最小尺寸。然後擰緊固定螺釘取出並讀數,也有不擰緊螺釘直接讀數的。

這樣就存在着姿態測量問題。姿態測量:即測量時與使用時的一致性。例如:測量 75~600/0.01mm的內徑尺時,接長杆與測微頭連接後尺寸大於 125 mm 時。其擰緊與不擰緊固定螺釘時讀數值相差 0.008 mm即為姿態測量誤差。

內徑千分尺使用的方法

在使用內徑千分尺的時候需要利用尺寸最大的一個接杆跟測微頭進行連接,然後再把它接到對應的測量觸頭進行測量。在測量的時候,應該注意觀察測微頭的對應固定以及鬆開的時候的一個變化量。然後在日常的生產當中可以利用這種尺,對一些物件的孔進行測量。這個時候需要把千分尺的觸頭伸進孔裏面並且支撐在所要測量的孔的內表面上,進行微分筒的調整,讓微分筒其中一邊的測量面在孔徑向截面內進行擺動。這樣就可以輕易地找出最小的尺寸。

內徑千分尺測量時支承位置要正確。接長後的大尺寸內徑尺重力變形,涉及到直線度、平行度、垂直度等形位誤差。其剛度的大小,具體可反映在“自然撓度”上。理論和實驗結果表明由工件截面形狀所決定的剛度對支承後的重力變形影響很大。如不同截面形狀的內徑尺其長度L雖相同,當支承在(2/9)L處時,都能使內徑尺的實測值誤差符合要求。但支承點稍有不同,其直線度變化值就較大。所以在國家標準中將支承位置移到最大支承距離位置時的直線度變化值稱為“自然撓度”。為保證剛性,在我國國家標準中規定了內徑尺的支承點要在(2/9)L 處和在離端面 200 mm 處,即測量時變化量最小。並將內徑尺每轉 90°檢測一次,其示值誤差均不應超過要求。

內測千分尺、內徑千分尺與孔徑千分尺的區別

內測千分尺測量管壁厚度,內徑千分尺測量孔的直徑。

內徑千分尺和內測千分尺都是測量內徑尺寸的量具。

一般來説,內徑千分尺比內測千分尺的測量上限大,但是最本質的區別還是結構上的區別。

內徑千分尺符合阿貝原則,被測尺寸軸線與標準尺寸的軸線在同一直線上。內測千分尺不符合阿貝原則,被測尺寸軸線與標準尺寸的軸線相互垂直,有兩爪的和三爪的不同形式。結構不同當然檢定/校準方法也不相同,因此執行的技術標準也各不相同,即JJG 22-2003 《內徑千分尺檢定規程》和JJF1091-2001 《測量內徑尺寸千分尺校準規範》。

孔徑千分尺是利用螺紋錐體(或光面錐體)的轉動(或移動)來推動三隻測量爪進行孔徑測量的計量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