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部多少畫

繁體字部多少畫的答案是:10畫

繁體字部多少畫

部(拼音:bù),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説文解字》對“部”的解釋為“天水狄部”,即天水郡狄部所在地。現代有學者認為“部”本義是某一地域下分出的下級行政單位。後引申為統率,又引申為區分、分開的意思。又用作名詞指類別之義。“部”因此也用為官署,行政機關。“部”還作量詞用,多用來指書籍或影視片,如一部影片、兩部電視片、三部書。也用於指其他事物,如説一部機器、兩部汽車等。

繁體字部有10畫。筆畫通常是指組成漢字且不間斷的各種形狀的點和線,它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連筆單位。筆畫有時也指筆畫數,如字書前有漢字筆畫索引。表示這兩種意思時“筆畫”亦可作“筆劃”,但目下規範作“筆畫”。此外,筆畫還指用筆繪製的圖畫,此義項一般用在古籍中,現時人們不常用或不用。

“部”為形聲字。戰國文字字形(圖1)從邑、咅(pǒu)聲。從邑,指與行政區域而言;咅聲,表示音讀。從篆文(圖2)到楷書皆承戰國文字字形而來。

《説文解字》對“部”的解釋為:天水狄部。即天水郡狄部所在地。但這是否為其本義還值得商榷。徐鍇《説文解字系傳》提到:“部之言簿也,分簿之也”。即認為“部”有分開之義。另有一些對古文的註解中也有類似説法。例如:《荀子·王霸篇》:“如是,則夫名聲之部發於天地之間也。”唐楊倞注:“部當為剖,謂開發也。”柳建鈺《從“咅”得聲字初探》一文中通過對從“咅”得聲字的分析概括出,從咅聲多訓背、增或開。結合“部”字的形旁和聲旁,可推出其本義為“某一地域下分出的下級行政單位”,這一意義本身就包含了“整體與部分”的背景信息,這也為其可引申為“部分、單位、門類、部隊”等意義提供了意義基礎。

部—本

兩者都可與書籍類名詞搭配,但二者對書籍類名詞的選擇有所不同。通名“書”傾向於用“本”,而“作品”則傾向於用“部”。另外,與史料性書籍搭配時,傾向於用“部”,如“一部文學史”、“一部奮鬥史”等。從這兩個量詞的語義來源上講,量詞“部”因其本義“分離出來的部分”的特點,將具有“由各部分組成的整體”這一特性的名詞範疇化,具體到書籍類名詞而言,它們在外觀上顯得比較厚重,內容上比較豐富。而“本”的本義是樹根,通過隱喻引申為事物發展的基礎、源頭,再進行詞性引申為動詞根據、遵循,進而引申為名詞所依據的經典、冊子,其量詞用法正是由此引申而來。因此,“本”作為書籍的量詞與書籍本身引經據典的特性相關,而對書籍本身的內容或組成部分並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