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是什麼時候

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秋分是秋季的分界線,古籍《春秋繁露》中記載: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到了秋分這一天,太陽剛好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

秋分節氣是什麼時候

秋分是幾月幾日

秋分是農曆八月廿八。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日期為每年公曆的9月22日到24日之間。這一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日後,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温差加大,氣温逐日下降。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秋分在每年公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的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秋分時,地球絕大部分地區這一天晝夜均分,各12小時。在北極點與南極點附近,這一天可以觀測到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

節氣介紹:

秋分時節,中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温也一次次地下降。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在中國的華北地區有農諺: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諺語中明確規定了該地區播種冬小麥的時間。

而秋分天氣白雲來,處處好歌好稻栽則反映出江南地區播種水稻的時間。此外,勞動人民對秋分節氣的禁忌也總結成諺語。南方地區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曬,理墒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壤墒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秋分是農曆的什麼時候 秋季的第四個節氣

秋分是農曆的什麼時候

2021年秋分節氣時間是公曆2021年9月23日3點20分55秒,農曆辛丑年八月十七號,星期四。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六個節氣,秋季第四個節氣。此時太陽達黃經180°;於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交節。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秋分這天太陽光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温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時至秋分,暑熱已消,天氣轉涼,暑涼相分。

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候平均氣温意義上的秋季,日平均氣温都降到了22℃以下。這時南方地區氣温普遍下降,趨向涼爽。秋分後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秋分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點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温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秋分的含義 秋季的第四個節氣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六個節氣,秋季第四個節氣。鬥指己;太陽達黃經180°;於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交節。秋分這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晝夜平分外,還有一層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後,太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晝夜温差加大,氣温逐日下降。

   秋分的特殊意義 存在方式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2018年6月21日,關於同意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批覆發佈,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節日活動主要有文藝匯演與農事競賽。

秋分是幾月幾日 秋分節氣在什麼時候

秋分是幾月幾日秋分節氣在什麼時候

秋分,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曆9月22——24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即一日中白晝短於黑夜;南半球各地開始晝長夜短,即一日中白晝長於黑夜。故秋分也稱降分。

而在南北兩極,秋分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此後,隨着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範圍逐漸擴大再縮小。

秋分三侯

雷始收聲: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蟄蟲坯户:一些春分出土活動的小蟲,在秋分過後也會陸陸續續回到土裏,準備過冬。

水始涸:水氣也不像夏天時那麼充沛,將開始逐漸乾涸,因此我們會覺得空氣越來越乾燥了。

秋分時間是固定的嗎:不是固定的

秋分時間點在每年公曆9月23日-24日之間。

秋分過後還有秋老虎嗎:沒有了

秋分的氣候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根據氣候平均温度劃分季節的標準,必須是連續5天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按照這樣的標準,江淮地區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進入秋天。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秋分之後,而秋季進去深秋時節,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正如人們常所説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着秋天的開始。因此才有“落一葉而知秋”的成語。秋分時暑伏遠去、秋老虎也已經結束了,太陽自南半球向北半球運動,人們會覺得天氣開始變得涼爽起來,開始進入了秋高氣爽的時候,是全年最佳的生活温度。

秋分節氣的習俗

祭月節

在上古時期,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説。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裏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中國傳統的祭月,一般是以家族為單位的,參加祭月的人中選一名主祭(統領工作),一名贊禮(相當於主持人),若干執事(主祭的助手),一般以年長的女性長輩或家庭主婦擔任主祭。

吃秋菜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不成想這句小品台詞還有據可循。

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裏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沾鵲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着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當然只是農民朋友的美好想象和願望,不過這其中也説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送秋牛

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曆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説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説啥,説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説秋”,説秋人便叫“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