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漢字的資料

漢字,亦稱中文字、中國字、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漢字”。

漢字的特點: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

有關漢字的資料

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由筆畫構成的方塊形符號,所以漢字一般也叫“方塊字”。它由象形文字演變成兼表音義的意音文字,但總的體系仍屬表意文字。

所以,漢字具有集形象、聲音和辭義三者於一體的特性。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它具有獨特的魅力。

漢字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終生的良師益友,每個人的精神家園。

漢字往往可以引起我們美妙而大膽的聯想,給人美的享受。漢字字體演變史:甲骨文: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殷商時代通行的文字。

甲骨文主要記錄商代王室貴族有關占卜活動的內容,因為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面的,所以人們稱之為甲骨文。甲骨文的主要特點是:圖畫特徵明顯,由於是用刀在龜甲獸骨上刻寫的,因此筆畫比較細瘦,字形大小不一。

金文:金文又叫鐘鼎文,它是西周及春秋時代澆鑄在青銅器——鐘鼎、生活用品、武器等上面的文字。古代稱青銅叫金,所以後世稱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金文主要記錄的是統治者祭祀、分封諸侯、征伐及器主的功績等內容。金文的主要特點是:筆畫肥大厚實,結構、行款趨向整齊,圖畫特徵明顯減少,文字符號特徵有所加強。

大篆:大篆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流行的漢字字體。大篆這種字體是從西周金文直接發展而來,其形體及結構特點與金文大體相同,變化小而規範,可以從中清晰地看出漢字字體發展的痕跡。

大篆的主要特點:字形整齊勻稱,筆畫粗細一致,趨於線條化,比金文前進了一大步。小篆:小篆是秦統一六國後通行於全國的標準字體。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書同文”的政策,以秦國流行的大篆作為整理漢字的基礎,省改大篆的筆劃和結構,使之更加簡易、規範,從而使原來紛繁複雜的漢字字體統一起來,有了共同的標準,這種統一的字體就是小篆。小篆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漢字規範化的產物,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小篆的通行,結束了從甲骨文以來一千餘年漢字形體紛繁、寫法多樣的混亂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