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特色

蒙古族會在每年的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也是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回族設有開齋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曆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上級部門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特色

藏族服飾頗具特色,農區男子穿右開襟氆氌長袍,腳着皮靴或“鬆巴鞋”;農區和城鎮的婦女冬春穿長袖長袍,夏秋為無袖長袍,腰前繫有彩色橫條圍裙,即“邦墊”,姑娘則不繫。牧區男女服飾基本相同,均穿光板羊皮袍。女子頭飾比較講究,少女梳一條髮辮,成年則分成兩條。

傣族在每年傣歷六月會舉行潑水節,這也是傣族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歷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傈僳族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八會舉行的“刀杆節”,傈僳族的族人會上刀杆,據説上刀杆是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