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幾月幾號

七夕節幾月幾號的答案是:2022年8月4號

七夕節幾月幾號

七夕,原本並非情人節,而是七巧節、女兒節,也就是給少女們的節日,是從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的,稱拜七姐,因為在七月七日晚上舉行,所以稱為七夕,中國古代的情人節其實是上元節,也就是元宵節。七夕之所以演變為中國的情人節,主要跟牛郎織女的故事有關。

2022年七夕情人節是陰曆。七夕情人節説的便是每年陰曆七月初七,而之所以將其看作為情人節,是因為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説,因被賦予了與愛情有關的內涵,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對牛郎星、織女星的記載。東漢時,傳説天帝為媒,讓牛郎與織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銀簪劃河為界,規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借鵲橋同織女相會,民間據此傳説形成了七夕節,並且一直保留下來。

每逢七月初七,也是魁星的生日。因為魁星左右着文人的考運,所以讀書人又把七夕節稱為“魁星節”或者“曬書節”。在這一天拜祭魁星,是星辰崇拜的具體表現。

七夕節是中國農耕社會傳承下來的重要節日之一,除漢族外,滿、朝鮮、壯、侗、苗、畲等少數民族也過此節,但有些少數民族對這個節日有其自稱,如滿族稱之為“祭星節”,鄂倫春族稱之為“祭月亮”等。

七夕節習俗豐富多彩,在各地有不同的表現形式。2006年5月,七夕節被國務院公佈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後,甘肅西和縣乞巧節、浙江石塘七夕習俗、廣東天河乞巧習俗和湖北鄖西七夕陸續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西和位於甘肅省東南部,乞巧風俗歷史悠久,與中華民族“七夕”文化基本上同源同時。

西和乞巧風俗的分佈,以西漢水源頭的漾水河、鹽官河流域為中心,乞巧民俗活動從農曆六月三十晚(小月二十九)開始至七月初七晚結束,歷時七天八夜。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整個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七個環節。每一環節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幾個富有特徵性的儀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詞、曲譜、舞蹈形式,以及與農耕文明相關的崇拜儀式,還有與生活相關的紡織女工、服飾、道具、供果製作等。

廣州天河區、番禺區、黃埔區一帶把七夕乞巧節稱為“七姐誕”,又叫“七娘誕”“擺七娘”“拜七娘”,是嶺南古老乞巧民俗的存續。

清代末期,廣州形成了上九甫、下九甫、第十甫等專賣女子用品的乞巧街市。七夕之日,由社區組織“拜七娘”儀式,祭拜對象除了牛郎、織女二星,還有織女的6個姐妹。這日的主要活動為“擺巧”,即“擺七娘”;“拜仙”,即“拜七娘”;“乞巧”,即進行“賽巧”或“卜巧”的遊戲活動,包括“對影穿針”“浮針試巧”等經典乞巧遊戲;還有“吃七娘飯”“看七娘戲”等。

其中,社區女性展示手工藝製品,是“擺巧”活動的主要內容。她們扎制的民間傳説、歷史故事人物玩偶栩栩如生,植物、器物造型活靈活現,鬥智鬥巧,盡展才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