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黃鸝鳴翠柳全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全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兩個黃鸝鳴翠柳全詩

”該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絕句四首》之其三,描寫的是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為一幅生機勃勃的圖畫,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寄託着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無聊的失落之意。

《絕句四首》之其三翻譯: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着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絕句四首》之其三賞析:四句詩描繪四幅圖景,分開來如四扇條屏,合在一起又組成一幅生動優美的風景畫。

首句寫草堂周圍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悦景象,呈現一片生機,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具有喜慶的意味。

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

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

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

第三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

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

“含”字表明此景彷彿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

末句再寫從門外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隻。

“萬里船”三字意味深長,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不能暢行,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能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

“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

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開闊。

詩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着視線的遊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

全詩對仗精工,着色鮮麗,動靜結合,聲形兼俱,四句詩宛然組成一幅咫尺萬里的壯闊山水畫卷。

作者簡介:杜甫,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

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

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

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

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

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