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是誰發明的

風箏是誰發明的的答案是:墨翟

相傳風箏的發明者是傳球時期的墨翟。根據文獻記載,墨翟用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終於放飛到了天空,這就是人了最早的風箏起源,此後魯班又用竹子改進了墨翟的風箏材質,到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又用紙開始做風箏,被稱為“紙鳶”。

最開始墨翟製作的風箏,並非是娛樂用途,而是窺探、傳遞信息的工具,後來墨子將製作風箏的事業傳給學生魯班,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製作出了風箏,其用途主要也是傳遞信息,《書》中:“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説明了這一點。

相傳在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於垓下最後一站時,項羽的軍隊被劉邦圍困,韓信就命人用牛皮製作風箏,上面放上竹笛,迎風作響,韓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讓楚軍士氣潰散,這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風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風箏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時期,隋唐時造紙業發達,明見開始用紙糊風箏,到了宋代,風箏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成為了人們喜愛的户外活動之一,並在清明等各種節日中廣泛出現,明清時代是風箏發展的鼎盛時期,這時的風箏在大小、樣式、製作技巧等方面都有超越前代的巨大進步。

風箏是誰發明的

説起風箏的起源,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故去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放風箏是中國漢族民間廣為盛行的一項傳統體育運動。漢族及部分少數民族傳統的娛樂風俗。流行於中國各地,歷史悠久,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被稱為人類最早的飛行器。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風箏真正的起源,現在已經無法證明,大多數的人認為風箏起源於中國,而後廣傳於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

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國時,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濰坊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是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

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南北朝,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

唐朝開始,風箏逐漸變成玩具。到了晚唐,風箏上已有用絲條或竹笛作成的響器,風吹聲鳴,因而有了“風箏”的名字。也有人説“風箏”這名字起源於五代,從李鄴用紙糊風箏,並在它上面裝竹笛開始。

據考證,紙鳶的前身是木鳶,其實是古人所製造的早期飛行器。可惜這種技藝久巳失傳,也有人認為,最早發明風箏的是春秋戰國時的魯班。

不少專家對此指出,把“木鳶”説成是最早的風箏。實乃千古錯案。“木鳶“是用木頭製作的靠滑翔前進的鳥形飛行器,而風箏則是用紙糊以牽引為動力的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