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也叫端陽節嗎

端午節也叫端陽節嗎的答案是:是的

端午節也叫端陽節嗎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是中國的端午節,原為古代先民選擇“龍昇天”吉日祭祀龍祖的節日。由於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殺,後來又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説法。

一般而言,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注入夏季時令的“祛病防疫”時尚,將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源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最終形成了今天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因為我們國家地域廣闊,民族眾多,各地的習俗也各不相同。它的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貼午葉符,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醴,賽龍舟,放風箏,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孩子洗苦草麥藥澡,塗雄黃,喝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時令鮮果等”。

古代為了祭祀投江屈原,荊楚之人在農曆五月五日將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為恐魚而吃,人們想用粽葉包米,外纏彩絲。之後,吃粽子成了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那天,人們在院門前和屋檐下掛艾草和菖蒲。兩者都是中藥,蚊子怕這種味道,有驅蚊的效果。由於菖蒲的葉形似劍,古人稱之為水劍,説它可以斬千邪。於是人們就把菖蒲刻成了小人、小葫蘆等形狀,掛在孩子的脖子上,以求吉祥。還可以掛在門楣上,起到驅魔祛鬼的作用。

據説楚國人借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古代人在比賽龍舟的時候,在終點設置了魚標,鴨標,鐵標,誰拿到這三個標就贏得了冠亞季軍。為使參賽者遠遠地看到終點,古代人也會在3個標誌上用錦緞打蝴蝶結。

1.紀念屈原 據説,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後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甚至還傳到了朝鮮、日本、東南亞各國。

2.紀念伍子胥 江浙地區端午節最早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吳國大夫伍子胥。吳王夫差因聽信讒言,賜伍子胥寶劍自刎。伍子胥死前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東城門上,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夫差聽説後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屍體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為紀念伍子胥,蘇州民間後來自發在端午節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