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亞動力dt880哪個版本好

拜亞動力dt880哪個版本好的答案是:拜亞動力dt880

拜亞動力dt880哪個版本好

開放式耳機,是比較流行的耳機種類。此類機種的特點是通過採用海綿狀的微孔發泡塑料製作透聲耳墊。它體積小巧,佩帶很舒適,不再使用厚重的染音墊。

於是沒有了與外界的隔絕感,聲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樣也可以聽到外界的聲音。如果耳機開放的程度很高,可以聽到另一邊單元發出的聲音,形成一定的互饋,使得聽感自然。

頭戴式耳機:包括包耳式耳機,壓耳式耳機;其中可細分為全封閉,半封閉,開放式耳機。入耳式耳塞,入耳式耳塞,半入耳耳塞,平頭式耳塞。

根據連接方式大體可分成有線與無線兩種。

其他小眾類型耳機不在本文論述範圍內。比如偽裝成耳機的頭戴式音箱、骨傳導耳機、頸掛式音箱(耳機?)等等。

很多朋友買耳機就是為了聽音樂,這就離不開一個詞:hi-fi,也就是高保真,其實耳機很難做到高保真,大部分耳機都是有側重點的,比如增加高頻,突出人聲,低頻下潛,等等,這點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音樂類型的不同選擇調音合適的耳機,耳機想做到三頻均衡並且適合大多數人的HRTF(人頭傳遞函數)非常難。如果要保證音樂的還原度建議選擇監聽耳機,千元左右就可以買到素質不錯的監聽耳機了。

關於聲場,耳機的聲場跟音箱比是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的,因為耳機沒有反射聲,只有直達聲,也就是説左耳的聲音只有左耳可以聽到。 音箱不同,一款擺放合適的幾百元音箱聲場一定會比千元級耳機聲場大。

關於使用場景:

單篇文章不可能寫明白所有場景,舉幾個例子吧:

1.通勤:坐車(包括公交車和私家車),推薦半開放或封閉式耳機,有線無線、頭戴或者入耳式都可以,聽音樂的同時也可聽清周圍的聲音,不推薦降噪耳機;火車或飛機等長時間兼噪音大的場景推薦降噪耳機。

2.運動:慢跑,推薦藍牙運動耳塞,不推薦有線耳機,不推薦降噪耳機;健身房推薦封閉式耳機,密封性較好的入耳式耳機或降噪耳機,有效隔絕旁邊的噪音,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健身中來。

3.固定場景:辦公室,學生宿舍,自習室等,如果需要沉浸式學習/辦公,推薦降噪或隔音較好的頭戴/入耳式耳機,如果需要辦公、學習的同時可以聽到周圍的聲音,推薦半入耳耳塞或半開放式耳機。

4.遊戲耳機:其實消費級(一二百元)的遊戲耳機基本沒什麼聽聲辨位的能力,就算稍高點價位的耳機有這個水平,那也不怎麼樣。想做到真正的聽聲辨位,第一需要你玩的遊戲支持杜比音效;第二,需要杜比全景聲的音效插件。這兩點設置好,不論什麼耳機都可以做到聽聲辨位,指哪打哪(耳機起碼的素質還是要有的,三無、地攤耳機再怎麼設置也沒用)。其實買遊戲耳機主要是相互溝通,拿麥克風收音效果做賣點比聽聲辨位要好的多。

5.家裏:怕打擾到家人除了全開放式耳機,其他請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耳機,自己的空間裏自己説了算;單身狗請選音箱。

一款耳機,外形好看,調音完美,做工優秀,但是戴起來不舒服,那不如不買。

耳機的佩戴方式大體分兩種,頭戴包耳式耳機和入耳半入耳式耳塞(另外壓耳式和平頭塞現在出現的越來越少,暫時不討論,如有需要可以留言,我會另外説)

頭戴式耳機:優點是長時間佩戴耳朵也不會疼,不會壓迫到耳朵,至於缺點,體型較大,不適合躺在牀上聽,出門也不太方便,而且夏天天氣較熱的時候容易捂汗(冬天的時候這就是個優點了)。入耳/半入耳式耳塞:優點是方便攜帶,佩戴起來小巧輕便,如果買到適合自己的耳塞,時間長了你甚至會忘記自己帶着耳塞了。缺點也很明顯,每個人身體結構不一樣,同一款耳塞有人佩戴舒適,有人佩戴時間一長就會導致耳朵疼,停一會就不得不摘下來。有線/無線:有線耳機的缺點就是不是很方便移動,比如運動或者工作的時候就容易纏繞或者脱落;優點就比較明顯了,好的有線耳機音質確實比同價位的無線耳機要好很多。(當然隨着技術的發展,有線/無線耳機音質的差距也越來越小)原理就暫且不説了,放一堆數據沒什麼意義。無線耳機又可分成傳統的藍牙耳機,和真無線耳機。這個的選擇要看個人習慣,比如我每種耳機都買過幾款,外出時最常用的還是一款兩三百塊的傳統藍牙運動耳機,真無線耳機的話,自從丟了幾隻單耳後我基本就不用了,也就在偶爾聽聽,或者直接拿單耳帶上聽相聲,另外一隻耳朵不耽誤其他工作。

雖説耳機的價格和耳機的音質關係不是那麼大,但是經過這些年我聽過的各種價位各種品牌各種型號的耳機,大多數的情況下,高價位的耳機確實比便宜的耳機好一些(有例外的啊,我聽過不少啊) 。我不是什麼金耳朵,但是也有固定自己喜歡的音樂,一首曲子在各種設備上聽得多了自然能大體分辨出好壞。

大體分一下價格區間吧:200元以下;200-500元;500-1000元;1000-3000元;3000元以上。

這是可以明顯感覺到音質提升的大概價格區間。以前有過朋友跟我較真:499的耳機跟501的耳機什麼區別?其實大可不必,我説的是大概,99的耳機跟299的耳機就可以明顯聽得出來,299的耳機跟799的耳機差距也不小。

有沒有發現我基本沒有提過音質呢?

首先來説,5000元的耳機跟100元肯定有巨大的差別,但絕到不了50倍的差距,耳機的類型,佩戴方式,個人聽音習慣都有不同。同一款耳機,同一首音樂,不同的人來聽會有不同的感受。

很多人燒耳機,燒前端,燒線材,但是不要忘了,這只是沒有生命的設備,是為我們的耳朵服務的,買耳機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聽音樂?的大家應該更關注音樂本身的美感,不要光玩設備,耳機好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再往上,就算買得起那麼好的設備,也未必有那麼好的耳朵。不是説一首《二泉映月》你用老索家的設備能聽哭了,用老森家的設備就能聽笑了。也不是説聽《渡口》用1000塊的耳機聽着像蔡琴唱的,用50塊的耳機就像蔡明唱的。多聽聽好的音樂,比買一堆耳機換着用更好。

聲音帶給人的感覺不像圖像那麼明顯,一張圖的好壞對比下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聲音不同。這些很多都是“聽感”層面,我相信不完全都是“玄學”,或多或少也有電聲參數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