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際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出自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報任安書》是司馬遷寫給其友人任安的回信。作者在信中以激憤的心情,飽滿的感情,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發了為著作《史記》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

究天人之際

《報任安書》節選:

僕竊不遜,近自託於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壞之紀,上計軒轅,下至於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愠色。僕誠以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究天人之際 第2張

《報任安書》節選譯文:

我私下裏也自不量力,近來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辭,收集天下散失的歷史傳聞,粗略地考訂其事實,綜述其事實的本末,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上自黃帝,下至於當今,寫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紀,八篇書,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傳,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係,貫通古往今來世道盛衰變遷的脈絡,成為一家之言。剛開始草創還沒有完畢,恰恰遭遇到這場災禍,我痛惜這部書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殘酷的刑罰而不敢有怒色。我現在真正的寫完了這部書,打算把它藏進名山,傳給可傳的人,再讓它流傳進都市之中,那麼,我便抵償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讓我千次萬次地被侮辱,又有什麼後悔的呢!但是,這些只能向有見識的人訴説,卻很難向世俗之人講清楚啊!

究天人之際 第3張

《報任安書》賞析:

《報任安書》是司馬遷文學藝術素養的自然流露,充分體現了司馬遷散文的特色。全文融議論、抒情、敍事於一體,文情並茂。敍事簡括,都為議論鋪墊,議論之中感情自現。大量的鋪排,增強了感情抒發的磅礴氣勢。典故的運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壯烈。修辭手法的多樣,豐富了感情表達的內涵。全文融議論、抒情、敍事於一體,文情並茂。敍事簡括,都為議論鋪墊,議論之中感情自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