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智商相當於人幾歲

三歲左右。

豬的智商相當於人幾歲

豬的智商相當於人的三歲左右,是比較聰明的,豬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都很強,經過訓練之後的豬可以很快學會一些技能,而且豬的嗅覺也非常的靈敏,甚至超過犬類;有些聰明的豬還會互相合作做一些事情,而且豬的感情也很豐富,會有同理感受。豬適應力強,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每年產仔1~2窩,每窩4~10只,因此家豬被大量飼養,成為了人們的主要肉食。

豬沒有汗腺,所以它們不會出汗,它們降温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棲息在泥塘中。豬是一種社會性很強的動物。豬的記憶力很好,甚至幾年後都能記得某一事情或者東西。

母豬在哺乳的時候為它們的幼崽唱歌,你覺得豬又慢又笨?事實證明,它們根本不是。成年豬可以每小時11英里的速度奔跑,換句話説,它們可以跑7分鐘。

豬的叫聲可以高達115分貝,比超音速客機的聲音高出3分貝。豬之間經常交流,有超過20種不同的聲音。

做夢並不是豬與人類相似的唯一方式,它們的基因結構也非常接近人類,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們正在利用豬的幹細胞來研究治療人類疾病的方法。

豬有44顆牙和15000個味蕾。相比之下,人類只有32顆牙齒,8000個味蕾。豬的鼻子是非常靈活的,農民甚至用豬來尋找藏在泥土下面有價值的松露蘑菇。

豬是雜食動物,豬可以拯救人類的生命,豬心臟瓣膜通常用於需要更換瓣膜的病人,也希望有一天,豬可以幫助人類治療更多的疾病,因為人和豬的胰腺相似。

豬的歷史要追溯到四千萬年前,有跡象證明家豬可能來自歐洲和亞洲。在被人們發現的化石中證明有像野豬一樣的動物穿梭於森林和沼澤中等。

野豬首先在中國被馴化,中國養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早、中期。先秦時期 據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商、周時代已有豬的舍飼。而後隨着生產的發展,逐漸產生了對不同的豬加以區分的要求,商、周時代養豬技術上的一大創造是發明了閹豬技術。漢代隨着農業生產的發展,養豬已不僅為了食用,也為積肥。這一情況促進了養豬方式的變化。漢代以前雖已有舍飼,但直至漢代時止,放牧仍是主要的養豬方式。當時在豬種鑑定上已知豬的生理機能與外部形態的關係,這對漢代選育優良豬種起了很大作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飼養方式逐漸代替了以放牧為主的飼養方式。隨着養豬業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養豬經驗日益豐富。唐宋時期 隋、唐時養豬已成為農民增加收益的一種重要手段。元明時期 元代在擴大豬飼料來源方面有很多創造。明代中期,養豬業曾經遭受嚴重摧殘,正德十四年(1519),因"豬"與明代皇帝朱姓同音,被令禁養,旬日之間,遠近盡殺,有的則減價賤售或被埋棄。但禁豬之事持續時間不長,在養豬技術如豬品種鑑別和飼養方法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