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龍是哪幾個

亞洲四小龍分別指的就是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新加坡和韓國。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中國香港特區、中國台灣省、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發展,成為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

亞洲四小龍是哪幾個

亞洲四小龍是哪幾個國家?

亞洲四小龍是韓國、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和新加坡。

亞洲四小龍在1970年代之前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導,1970-1990年代經濟發展高速。它們利用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適時調整經濟發展策略而發展迅速,成為亞洲繼日本後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其成功的經濟發展過程和經驗是發展經濟學研究的典型例子。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隨着國際經濟情勢的發展變遷,此名詞已較少使用。

名稱由來

“亞洲四小龍”是20世紀通行於亞洲國家的名詞與概念,西方國家將其稱為“亞洲四虎”(英語:Four Asian Tigers,德語:Tigerstaaten)。

另有“亞洲四小虎”(Tiger Cub Economies)一詞,指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四個亞洲發展中國家。

亞洲四小龍是哪四個?

“亞洲四小龍”是指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新加坡和韓國,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和香港先後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所謂“東亞模式”引起全世界關注,它們也因此被稱為“亞洲四小龍”。

1998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不少國家陷入衰退。這四個成功發展且位於東亞和東南亞的經濟體,其極為成功的經濟發展過程和經驗使其安然度過危機,是發展經濟學研究的典型例子。

擴展資料:

促進因素

1、外部世界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

20世紀50~70年代,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為亞洲四小龍的出口導向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科學技術革命使發達國家生產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工業,亞洲四小龍擁有質高價廉的勞動力資源,正好發展勞動密集工業。東亞地區的穩定也使它們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

2、實行正確的經濟政策

台灣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放棄凱恩斯主義政策,採用貨幣貶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貨膨脹,並刺激居民儲蓄以增加投資來源等政策。韓國也仿效台灣貨幣貶值提高利率等方法。新加坡與香港則抓住有利時機,將消費城市轉變為工業城市。

3、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

亞洲四小龍的政府都為經濟發展創造各方面的有利條件,並積極參與投資,適當進行經濟管理。

4、中華優良的文化傳統

亞洲四小龍同屬中華文化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注意發揚了注重教育、甘於吃苦、勤儉節約等傳統。

5、西方價值觀影響

香港與新加坡受到英格蘭殖民統治,在法律、教育、經濟各方面都深受影響;而台灣和韓國則是在1950年代以後深受美國影響,能夠和西方價值體系及經濟體系接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錢包癟了不敢亂花錢 亞洲四小龍今天什麼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亞洲四小龍

亞洲四小龍是哪四個國家?

亞洲四小龍是韓國、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和新加坡。

亞洲四小龍在1970年代之前以農業和輕工業為主導,1970-1990年代經濟發展高速。它們利用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

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適時調整經濟發展策略而發展迅速,成為亞洲繼日本後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其成功的經濟發展過程和經驗是發展經濟學研究的典型例子。

相關介紹:

眾所周知,亞洲四小龍的地域面積都不大,人口稠密,經濟底子較薄弱,自然資源也不豐富,科技也不十分發達。它們的經濟騰飛在過程和手段上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做法和經驗。全面參與國際分工,走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道路,是它們的共同特徵。

但是,這並不能説它們的經濟發展模式是相同的。在政府幹預經濟上,香港開始是採取“自由經濟”政策,而新加坡則早就非常重視政府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干預。

中國台灣和韓國雖然在政治體制、國家機器設置等方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兩者在經濟發展的起點、階段、重點等方面又有着很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