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地是多少平米

三分地是多少平米的答案是:200.1平方米。

三分地是多少平米

三分地等於200.1平方米。1畝=10分=666.67平方米;1分=66.7平方米;3分=3*66.7=200.1平方米。平方米(m²,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積的公制單位。定義為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在生活中平方米通常簡稱為“平米”或“平方”。港台地區則稱為“平方公尺”。畝換平方米,計算口訣為“除以三加倍右移三”。如要計算24.6畝等於多少平方米,24.6÷3=8.2,8.2加倍後為16.4,然後再將小數點右移3位,即得出平方米數為16400。

“畝”字來源於中國夏、商、周的井田制度所實施的井田模型,而夏、商兩代的井田模型與周朝的井田模型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畝”字實際起源於夏、商兩代的井田模型。在先秦一些重要文獻中,“畝”往往是對“私田”的稱呼;“田”往往是對“公田”的稱呼。“一畝”按出土的“商鞅方升”測算約相當於0.2907市畝,那麼,當時100畝就相當於29.07市畝。

一畝三分地

在中國古代,單數也就是一、三、五、七、九被當做是陽數,皇帝肯定是至陽之身,但是,皇上又不能太過於勞累,所以,就取最小的“一”和“三”來意思意思即可,以至於,就有了“一畝三分地”的説法。

還有另一種説法就是,當時的中國一共劃分了十三個行政區,所以,就取了“一”和“三”來作為“耤田”面積。所謂“耤田” ,在《史記》中又叫做“籍田”,在明清以後,才被稱作“耤田”,其意思是:“普天之下,皆是皇土,農民所耕之地,其實,都是向皇家借的。”

並且,“一畝三分地”還與二月二的“龍頭節”有關,據説,伏羲氏“重農桑,務耕田”。每年農曆二月八年級這天,“皇婚送飯,御駕親耕”,自理一畝三分地。後來,黃帝、唐堯、夏禹等紛紛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做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實行。

雖然説,皇帝高高在上,想要什麼都是可以輕鬆得到的,不用自己親自去做,但是,設置“耤田”卻是必須的事情,大概,這其中的意義就在於:用供奉宗廟的方式以表達自己的孝心。因為,古代人對於統治者這方面的品德還是特別看重的。

當然,設置“耤田”還有其它的意義,皇帝親耕還有着示範性的作用:讓百姓知道“業精於勤”,勤勞起來就不會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匱乏;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對後代子孫的教育作用,讓其知道糧食來之不易,種莊稼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皇上親耕作,因對全國老百姓有着示範作用,所以,在開始耕作前要有一套禮儀,最重要也是最先開始的步驟,就是祭祀先農。關於先農,傳説是最先教會人們耕種的神,在遠古時期,也被人們稱作“王社”、“神農”等,到了漢代,人們開始稱作“先農”。

並且,皇帝親耕時的姿勢也是有講究的,必須右手扶着犁,左手拿着鞭子,還有專門的“耕耤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