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元年

公元元年

公元元年,是公曆紀年首年,是以相傳的耶穌基督誕生年作為元年算起,在中國這一年正好是西漢平帝元始元年。以這一年為界,在此以前的時間稱公元前,在此以後的時間稱公元后,簡稱公元年,或直接稱年。公元1年,是公曆(儒略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其中1月1日~2月11日為農曆庚申年(猴年),2月12日~12月31日為農曆辛酉年(雞年),全年無農曆閏月;元始元年。

公元,即公曆紀年法,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曆或西元,是由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加以改革而製成的一種曆法——《格里曆》。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公曆紀年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在儒略曆與格里高利曆中,在耶穌誕生之後的日期,稱為主的年份Anno Domini(A.D.)(拉丁)。而在耶穌誕生之前,稱為主前Before Christ(B.C.)。但是現代學者為了淡化其宗教色彩以及避免非基督徒的反感而多半改稱用“公元”(Common era,縮寫為C.E.)與“公元前”(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為 B.C.E.)的説法。

辛亥革命爆發後次年(1912年),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採用公曆作為國曆,紀年方面,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

1949年9月27日,經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國際社會上大多數國家通用的公曆和公元作為曆法與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