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為什麼打蔫了

山茱萸發蔫多是因為兩種原因導致的。 一是缺少水分,它雖然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是生長季對水分的需求稍微大一些。如果長時間不降雨,再不及時澆水,吸收不到水分就容易發蔫,需要及時澆水,讓土壤微濕些才行。二是缺少養分,本就喜歡富含有機質,肥沃的土壤。若是土壤過於貧瘠,不及時追肥也會發蔫。

山茱萸為什麼打蔫了

藥用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是什麼?

(一)藥用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原

藥用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原是指不適宜的環境因素。藥用植物生長和發育所需要的理想條件很難齊備,當生長條件的不適宜或有害物質的濃度超過了它的適應範圍時,正常的生理活動就受到嚴重的干擾和破壞而發生病態。這類病害通常稱作生理性病害或非侵染性病害。由於環境因素的變化是連續的,病態表現的程度不同,生長的正常和不正常也是相對的,因此非侵染性病害的診斷有時很困難。一般來説,對非侵染性病害的診斷應着重於現場的調查和觀察。許多非侵染性病害在田間多呈大面積同時發生,病部表現症狀的部位有一定的規律,如葉片的日灼症狀始終表現在葉尖或葉緣。許多非侵染性病害,特別像缺素症,常常需要在人工控制的環境條件下誘發出同樣的病害,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環境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温度

任何植物的生長和發育都有它們最低、最適宜和最高温度,超出了它們的適應範圍,就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因此,温度是藥用植物引種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子。例如,喜高寒涼爽氣候的當歸,在海拔2000m以上生長髮育正常,而在低山區種植時抽薹率明顯增加,在平原地區引種時常因不能忍受夏季的高温而死亡。相反,一般的南藥品種因温度太低而不能在北方正常的生長繁殖。這是温度影響的兩個極端例子。在一般情況下,高温往往與強光照相結合造成對植物的灼傷。如在遮蔭不當的參棚下生長的人蔘,夏季常發生葉面灼傷。北京地區引種的穿心蓮常因秋季温度偏低,葉片葉綠素的破壞而發黃,或形成花青素而發紅。有些藥用植物常因早春低温發生凍害或誘發其它侵染性病害。

2.濕度

土壤濕度對藥用植物生長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土壤水分不足,植物生長髮育受到抑制。如枸杞在結果期遇乾旱,果實明顯瘦小,產量和質量下降。土壤連續乾旱,常導致植物凋萎和死亡。土壤濕度過大會引起澇害。這主要是由於在淹水的情況下,土壤中氧氣供應不足,根部得不到正常生理活動所需要的氧氣而容易爛根。同時,由於根部的半滲透選擇性受到破壞,使一些有害物質被吸收到根內,導致對植物的損害。此外,由於土壤缺氧促進了厭氣性微生物的生長,產生一些對植物根部有害的物質。所以,在淹水情況下植物常因爛根而死亡。

3.光照

光照的影響包括光照的強度和光照時間兩個因素。光照過弱常引起植物黃化,由於葉綠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受到影響,植物生長過分柔嫩軟弱,極易遭受病原物的侵染,這種情況常發生在顛茄、洋地黃等多種藥用植物的温室或冷牀育苗時。光照過強與高温結合導致植物灼傷,如人蔘對光照要求嚴格,參畦中以上午10時前和下午4時後進入的陽光最為適宜,而中午強光直射則造成參葉焦枯。光照時間長短影響植物的生長髮育和生殖。光照不適宜可推遲或提早植物的開花和結實,如在華北地區引種的穿心蓮,因北方長日照而不能正常結實。

4.土壤和空氣的成分

土壤中的營養條件不適宜或存在其它有害物質,可使藥用植物表現各種病態。植物的正常生長髮育需要從土壤中吸取多種營養元素,其中包括需要量較大的氮、磷、鉀、鈣、鎂、硫等,以及需要量較小的鐵、硼、錳、鋅、銅、鉬等。植物缺氮的症狀是生長不良,葉色淺綠,下部葉發黃或呈淺褐色。植物缺磷的症狀是生長不良,葉色藍綠並稍帶紫色,下部葉呈淺赤褐色,葉面有紫色或褐色小斑點。植物缺鉀的症狀是枝條細弱,嚴重時枯死,老葉淺綠色,葉尖褐色,葉緣枯黃,並有褐色斑點。植物缺鎂時,首先從老葉開始,隨後新葉表現褪綠或形成斑駁,最後葉呈紅色。植物缺鐵時,新葉褪綠,但主脈仍為正常綠色。植物缺鋅時細胞生長分化受影響,導致花葉和小葉簇生。植物缺硼引起幼芽枯死或造成器官矮化或畸形。植物的缺素症很多,不同植物對同一種元素的反應也不盡相同。土壤中某些元素或有害物質的含量過多也能引起病害。一般情況下,主要元素比較安全,微量元素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為害植物,尤其是硼、錳、銅對植物有毒。土壤中的氯化鈉、硫酸鈉和碳酸鈉的量過大,則引起鹼害。施肥不當,如過量施用硫酸銨或未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常使土壤中累積過量的硫化氫,導致植物的根中毒。

空氣中的有害成分也常造成對藥用植物的危害。這些有害成分主要是工廠和內燃機排出的氟化氫、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臭氧等。氟化氫中毒的症狀是葉緣(雙子葉植物)或葉尖(單子葉植物)呈水漬狀、變黑褐色或黃褐色,最後枯死脱落。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中毒的症狀是生長受抑制,葉片褪色早落,甚至整株死亡。豆科藥用植物對二氧化硫最為敏感。臭氧主要是二氧化氮在日光的紫外線照射下形成的,它對植物為害最大。臭氧中毒症狀是葉正面形成斑駁或褪綠斑點,有時葉片早落,植株矮化。

5.藥害

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和植物生長素等施用不當,常引起植物的各種藥害。這些藥害的表現有的是葉面出現斑點或灼傷,有的外表看不到明顯症狀,而是植物的生理活動,以及產量和質量受到影響。

(二)藥用植物的侵染性病原

藥用植物的侵染性病原是指病原生物。目前已知的藥用植物病原生物有真菌、細菌、病毒、類菌原體、寄生性線蟲及寄生性種子植物等。

1.病原真菌

目前已知的藥用植物病害中,絕大部分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的種類繁多,其分類目前仍處於過渡階段。這是由於多年來對真菌的鑑定主要依賴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形態特徵,這就逐漸形成了許多以形態為依據的分類單元和相應的分類系統,而這些分類單元的劃分並不一定表示出系統發育的關係。近些年來,隨着電子顯微鏡的運用以及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進展,人們對真菌的分類採用兩個系統,一個是50年代提出的三綱一類分類系統,另一個是70年代提出的五個亞門的分類系統。

三綱一類的分類方法主要是根據營養體的形態和有性階段形成的孢子類型,把真菌分為藻狀菌綱、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和半知菌類。它們的主要區別如下:藻狀菌綱(Phycomycetes):菌絲體無隔膜,或不形成真正的菌絲體。子囊菌綱(Ascomycetes):菌絲體有隔膜,有性階段形成子囊孢子。擔子菌綱(Basidiomycetes):菌絲體有隔膜,有性階段形成擔孢子。半知菌類(Deuteromycetes,Fungi imperfecti):菌絲體有隔膜,未發現有性階段。

五個亞門分類系統的出發點是認為真菌並不是低等的植物,而是屬於單獨成立的菌物界。界以下分為粘菌和真菌兩個門。真菌門下進一步分為五個亞門。

(1)鞭毛菌亞門

(Mastigomycotina)

營養體單細胞或為無隔絲狀體。孢子或配子或其中一種是可以遊動的。該亞門共有真菌1100種以上,分為四個綱,它們是根腫菌綱(Plasmodiophoromycetes)、壺菌綱(Chytridiomycetes)、絲壺菌綱(Hyphochytridiomycetes)和卵菌綱(Qomycetes)。其中根腫菌綱和壺菌綱中有少數是藥用植物病原菌。例如,壺菌綱中的集壺菌〔Synchytrium〕dolichi為害華南地區的扁豆,bioticum為害龍葵,ens為害月見草,ubii為害夏至草,tagineum為害披針葉車前等。根腫菌綱中主要是蕓薹根腫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為害白芥子等蕓薹屬藥用植物。本亞門中與藥用植物病害關係最大的是卵菌綱,該綱中有許多重要的藥用植物病原菌。尤其是霜黴目,該目腐黴科中幾個屬的真菌能引起人蔘、三七、顛茄等多種藥用植物的猝倒病或疫病等。霜黴科中的幾種霜黴屬真菌能分別引起元胡、板蘭、枸杞、大黃、當歸等多種藥用植物的霜黴病。該目白鏽菌科的白鏽菌屬(Albugo)引起牛膝、反枝莧、板蘭、白芥子等藥用植物的白鏽病。

(2)接合菌亞門

(Zygomycotina)

營養體為菌絲體,多數無隔膜。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無遊動孢子。該亞門有真菌600種,分為接合菌綱(Zygomycetes)和毛菌綱(Trichomycetes)。其中接合菌綱中毛黴目的真菌常引起藥用植物產品貯藏期的腐爛。例如根黴(Rhizopus)的幾個種分別引起人蔘、百合、香木瓜、芍藥等腐爛。

(3)子囊菌亞門

(Ascomycotina)

營養體多為有隔菌絲體,少數為單細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孢子。該亞門有真菌近15000種,分為6個綱,其中與植物病害有關的有5個綱,它們是半子囊菌綱(Hemiascomycetes)、不整囊菌綱(Plectomycetes)、核菌綱(Pyrenomycetes)、腔菌綱(Loculoascomycetes)和盤菌綱(Discomycetes)。另一個是蟲囊菌綱(Laboulbeniomycetes),多為昆蟲寄生菌。半子囊菌綱的外囊菌目寄生於藥用植物引起各種縮葉病、叢枝病及果實病害等。例如外囊菌屬(Taphrina)引起桃縮葉病、榿木葉腫病、李叢枝病及李囊果病等。不整囊菌綱中的散囊菌目多為腐生菌,其中麴黴屬(Aspergillus)和青黴屬(Penicillium)引起許多貯藏藥材腐爛。該綱白粉菌目是藥用植物的專性寄生菌。該目真菌能引起許多藥用植物的白粉病。例如,白粉菌屬(Erysiphe)引起牛蒡、菊花、土木香、黃芩、枸杞、黃芪、防風、川芎、甘草、大黃和黃連等的白粉病。單絲殼屬(Sphaerotheca)引起紅花、牛蒡、車前等的白粉病。叉絲單囊殼屬(Podosphaera)引起山楂等白粉病。叉絲殼屬(Microsphaera)引起黃芪、接骨木、木防己、一葉秋等白粉病。鈎絲殼屬(Uncinula)引起黃連木、鹽膚木、桑等木本藥材白粉病。球針殼屬(Phyllactinia)引起桑、獼猴桃等白粉病。核菌綱中包括球殼目和肉座菌目兩個目。該綱中多數為腐生或木本植物寄主上的弱寄生菌。有些也能引起藥用植物病害。盤菌綱包括柔膜菌目、星裂盤菌目、盤菌目和塊菌目等。其中與藥用植物病害關係最大的是核盤菌屬(Sclerotinia),引起細辛、番紅花、人蔘、補骨脂、紅花、三七、元胡等菌核病。腔菌綱包括煤炱目、座囊菌目、縫裂菌目、十盾殼目、多腔菌目和格孢腔菌目等。其中引起藥用植物病害的主要有小球腔菌屬(Leptosphaeria),寄生於川芎、夏至草和罌粟等藥用植物。格孢腔菌屬寄生於夏枯草、蕁麻等。

(4)擔子菌亞門

(Basidiomycotina)

營養體為有隔菌絲體,有性生殖形成擔孢子。該亞門為最高等的真菌,下分3個綱,它們是冬孢菌綱(Teliomycetes)、層菌綱(Hymenomycetes)和腹菌綱(Gasteromycetes)。其中冬孢菌綱真菌多數為植物病原菌,它們分別屬於黑粉菌目和鏽菌目。黑粉菌目真菌通稱黑粉菌,主要引起莎草科和禾本科等藥用植物的黑粉病。如黑粉菌屬(Ustilago)寄生薏苡、瞿麥等,腥黑粉屬(Tilletia)寄生於大黃、薏苡等。軸黑粉屬(Sphacelotheca)寄生於拳參、白芷等。圍黑粉屬(Urocystis)寄生銀蓮花、薯蕷等。葉黑粉屬寄生毛茛、千里光等。鏽菌目真菌引起多種藥用植物的鏽病。如無柄鏽菌屬(Melampsora)引起大戟、連翹等鏽病。小無柄鏽菌屬(Melampsorella)引起太子參、寄奴花屬、繁縷屬等鏽病。膨痴鏽菌屬(Pucciniastrum)引起龍芽草、委陵菜等鏽病。柱鏽菌屬(Cronartium)引起芍藥、牡丹、白薇等鏽病。多層鏽菌屬(Phakopsora)引起鴨跖草、酸棗、蒿屬、紫菀屬、菊屬和澤蘭屬鏽病。鞘鏽菌屬(Coleosporium)引起紫菀、白芨、沙蔘屬、桔梗屬、澤蘭、吳茱萸、黨蔘、紫蘇和白蘇等鏽病。膠鏽菌屬(Gymnosporangium)引起梨屬、蘋果屬、木瓜屬等藥用植物鏽病。單孢鏽菌屬(Uromyces)引起烏頭、黃芪、甘草、連翹、平貝母、何首烏等鏽病。柄鏽菌屬(Puccinia)引起石防風、當歸、蒼朮、蛔蒿、細辛、白朮、牛蒡、元胡、柴胡、黨蔘、紅花、山藥、秦艽、甘草、薄荷、白芷、前胡、北沙蔘、大黃、冬花、何首烏等鏽病。夏孢鏽菌屬(Uredo)引起三七、桑等鏽病。春孢鏽屬(Aecidium)引起五加、菊、芍藥、車前、虎杖、黃芩等鏽病。

(5)半知菌亞門

(Deuteromycotina)

營養體為有隔菌絲體或單細胞,無有性階段,但有可能進行準性生殖。該亞門有真菌近15000種。半知菌的分類比較複雜,因為它目前包括的是一羣沒有一定系統發育關係的真菌,為一式樣亞門。該亞門以下的分類也有不同的系統。例如英國學者J.韋伯斯特的真菌分類大綱將該亞門以下分為3個綱,它們是無孢綱(Agonomycetes)、絲孢綱(Hyphomycetes)和腔孢綱(Coelomycetes)。美國學者C.J.阿歷索保羅等將該亞門的所有真菌歸入一個大的形式綱即半知菌綱中,其下分為3個亞綱,它們是絲孢亞綱(Hyphomycetidae)、腔孢亞綱(Coelomycetidae)和芽孢亞綱(Blastomycetidae)。近年來,一些分類著作中將這3個亞綱上升為綱。這些分類將J.韋伯斯特的無孢綱歸入絲孢綱中的無孢目。而芽孢綱包括一類酵母菌,與植物病害關係不大。半知菌亞門中含有大量的藥用植物病原菌,很難一一列舉,僅列出一些主要屬。例如腔孢菌綱包括球殼孢目和黑盤孢目。球殼孢目中的主要病原菌有葉點菌屬(Phyllosticta)、莖點菌屬(Phoma)、大莖點菌屬(Macrophoma)、擬莖點菌屬(Phomopsis)等。這些真菌為害多種藥用植物,造成葉、莖部褐斑,病部常有小黑點。殼單隔孢屬(Ascochyta)引起五加、烏頭、澤瀉、玄蔘、地黃等多種藥用植物的斑枯病或褐斑病。殼針孢屬(Septoria)引起沙蔘、柴胡、人蔘、白朮、紅花、黨蔘、黃連、白芷、地黃、龍膽、牛蒡、藿香、薄荷、牡丹、菊花、白蘇、紫蘇、前胡、桔梗等多種藥用植物的斑枯病。黑盤孢目的主要病原真菌有盤長孢屬(Gloeosporium)、刺盤孢屬(Colletotrichum)、叢刺膠盤孢屬(Vermicularia),這幾屬真菌引起玄蔘、三七、枸杞、大黃、牛蒡、木瓜、半夏等多種藥用植物的炭疽病。絲孢綱包括絲孢目,異名叢梗孢目。該目中有大量藥用植物病原菌。主要有粉孢黴屬(Oidium),擬粉孢黴屬(Oidiopsis),引起多種藥用植物白粉病。葡萄孢屬(Botrytis)引起貝母、牡丹、百合等灰黴病。長隔孢黴屬(Ramularia)為害大黃、益母草、白芷、龍膽、薄荷、顛茄、接骨木等造成角斑、白斑、褐斑等症狀。交鏈孢黴屬(Alternaria)引起人蔘、西洋參、三七、貝母、何首烏、紅花等多種藥用植物的褐斑病。尾孢屬(Cercospora)引起牛膝、甘草、石刁柏、天南星、決明、顛茄、紅花、枸杞、洋地黃等多種藥用植物葉斑。鐮孢黴屬(Fusarium)引起人蔘、三七、地黃、黨蔘、菊花、紅花、巴戟天等多種藥用植物莖基和根的腐爛。無孢菌綱中主要病原菌是絲核菌屬(Rhizoctoria),它引起人蔘、顛茄、三七等多種藥用植物苗期立枯病。小菌核菌屬(Sclerotium)引起人蔘、白朮、附子、丹蔘、黃芩等白絹病或葉枯病。

2.病原細菌

藥用植物細菌病害的數量和為害性都不如真菌和病毒病害,但其中的人蔘細菌性爛根、浙貝軟腐病等都是生產上的老大難問題。植物病原細菌不作為單獨的分類單元,而是屬於原核生物界的以下三類。

(1)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好氣性桿菌和球菌。其中與植物病害有關的有假單胞桿菌屬(Pseudomonas)、黃單胞桿菌屬(Xanthomonas)和野桿菌屬(Agrobacterium)。

(2)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兼性厭氣性桿菌。其中與植物病害有關的是歐氏桿菌屬(Erwinia)。

(3)放線菌和類似的生物。其中與植物病害有關的是棒狀桿菌屬(Corynebacterium)。

以上5個屬的主要性狀及典型病例如下:

(1)假單胞桿菌屬

菌體單生,桿狀,0.5×1.5—4.0μm;根或幾根極鞭;沒有莢膜;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嚴格好氣性,氧化酶反應多為陽性,過氧化氫酶反應陽性。該屬細菌多引起藥用植物葉枯和腐爛,如Pseudomonas araliae為害人蔘,引起細菌性爛根,macearum引起白朮枯萎病,.為害番紅花鱗莖。

(2)黃單胞桿菌屬

菌體單生,桿狀,0.4×1.0μm;有一根極鞭;無莢膜;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嚴格好氣性,氧化酶反應弱或陰性,過氧化氫酶反應陽性。該屬大多與植物病害有關,主要引起葉斑和葉枯,少數引起萎蔫和腐爛。如Xanthomonas citri引起枸桔潰瘍病等。

(3)野桿菌屬

菌體桿狀,0.8×1.5—3.0μm;有1—4根周鞭;無莢膜,但菌體外膠質較多;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嚴格好氣性,氧化酶反應陰性,過氧化氫酶反應陽性。該屬細菌多為植物病原菌,引起瘤腫和根畸形。

(4)歐氏桿菌屬

菌體單生,桿狀,0.5—1.0×1.0—3.0μm;多根周鞭;無莢膜;革蘭氏反應陰性;好氣性或兼性厭氣性,氧化酶反應陽性,過氧化氫酶反應陽性。該屬細菌引起植物蔫萎,軟腐和葉片壞死等。如ovora和deae引起浙貝、人蔘、天麻等軟腐病。

(5)棒狀桿菌屬

菌體桿狀,直或稍彎曲,有時呈棒狀,0.5—0.8×1.0—1.5μm,菌體內有粒狀體,故染色不均勻;一般無鞭毛,有些有單根極鞭;無莢膜;革蘭氏染色反應陽性;嚴格好氣性,過氧化氫酶反應陽性。主要引起植物蔫萎。

3.植物病原病毒、類菌原體

早期的植物病毒分類主要依據症狀、寄主範圍和侵染途徑等性狀,因此實質上是植物病毒病的分類。40年代以後,隨着電子顯微鏡的應用,以及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的進展,對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理化性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有可能對病毒本身進行分類。但目前植物病毒的分類仍處於不斷充實提高的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分類系統。

目前植物病毒的分類,是根據一些性狀的比較分為若干組羣。這些常用的比較性狀有:核酸類型和核酸鏈的結構;粒體的形狀、大小和成分;粒體中多肽的數目和大小;粒體的流體動力活動;粒體與抗血清交互作用;紫外線鈍化粒體的光活化;寄主植物表現的症狀類型;傳染介體的分類地位和病毒與介體的關係等。在1979年國際植物病毒命名會議上,提出將部分病毒分為幾個組,它們是煙草脆葉病毒組(Tobravirus group)、煙花葉病毒組(Tobmovirus group)、馬鈴薯x病毒組(Potexvirus group)、番石竹潛隱病毒組(Carlavirus group)、馬鈴薯y病毒組(Potyvirus group)、黃瓜花葉病毒組(Cucumovirus group)、蕪菁黃化花葉病毒組(Tymovirus group)、豇豆花葉病毒組(Comovirus group)、線蟲多面體病毒組(Nepovirus group)、雀麥花葉病毒組(Bromovirus group)、番茄叢矮病毒組(Tombusvirus group)、花椰菜花葉病毒組(Caulimovirus group)和短杆病毒組(Rhabdovirus group);目前,藥用植物病毒病的發生相當普遍,例如人蔘、白朮、牛膝、蘿芙木、天南星、玉竹、北沙蔘、地黃、洋地黃、孩兒參、獨角蓮、曼陀羅、黃花敗醬、歐白芷等等。但對於病毒種類的鑑定工作做得尚不多,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報道,病原屬於煙草花葉病毒組的有白花曼陀羅花葉病、茉莉皺縮花葉病、黃花敗醬皺縮花葉病、八角蓮花葉病、仙客來卷葉病等。病原屬馬鈴薯y病毒組的有歐白芷皺縮病、獨角蓮皺縮花葉病等。據南京農業大學報告,在太子參病株上鑑定到蕪菁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蠶豆萎蔫病毒和煙草花葉病毒。據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報告,地黃黃斑病毒為煙草花葉病毒的一個株系。據浙江農業大學等單位報告,有11種藥材感染了黃瓜花葉病毒,它們是絲瓜、術、桔梗、毛當歸、百合、車前草、牛蒡、蒲公英、青葙、馬齒莧、虎杖。

類菌原體:近年來發現許多過去認為是病毒引起的黃化、叢枝、皺縮等症狀的病毒病,它們的病原體並不是病毒,而是類似菌原體的生物,目前已發現80多種植物有這類病害。

類菌原體有螺旋體狀和非螺旋體狀兩種類型,有圓形、橢圓形或其它形狀。圓形的類菌原體直徑為100—1000nm之間,外面包有由兩層類脂質層和中間為蛋白質層組成的厚約10nm的薄膜。細胞質內有直徑約為13nm由RNA組成的核糖體,DNA組成的線粒體和其它細胞質內含體。

類菌原體侵染植物均為全株性,獨特的症狀是叢枝、花色變綠等,其它變色和畸形症狀與病毒病很難區分。一般區別這兩種病害除通過檢查病原外,還可用四環素類藥劑的治療效果來區分,即這類抗菌素可治療類菌原體病害,而對病毒病無效。類菌原體為害藥用植物的報道還不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是類菌原體引起的牛蒡矮化病。

4.植物寄生線蟲

線蟲為害植物所表現的症狀與病害相似,故習慣上將線蟲作為病原物對待。植物線蟲病害在19世紀後半葉才被認識,而作為一門科學直到20世紀中葉才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全世界已報道的植物線蟲已達2000種以上。藥用植物普遍受到線蟲的為害,其中某些藥材的根結線蟲病和胞囊線蟲病已成為生產上的重要問題。

傳統的分類方法將線蟲列入線形動物門中的線蟲綱。近年來有人主張單獨成立線蟲門,線蟲綱以下根據側尾腺口的有無分成側尾腺口亞綱和無側尾腺口亞綱。絕大多數植物寄生線蟲屬於側尾腺口亞綱中的墊刃目。無側尾腺口亞綱中嘴刺目中有幾屬外寄生線蟲傳播植物病毒,是為害植物的主要種類。目前在國內已發現為害藥用植物的線蟲有以下一些屬:

(1)根結線蟲屬

(Meloidogyne)

為害根部,形成根結。如人蔘、川芎、草烏、丹蔘、羅漢果、牛膝、小蔓長春花等50多種藥用植物有根結線蟲病。

(2)胞囊線蟲屬

(Heterodern)

主要為害根部,形成叢根,地上部黃化危害嚴重的有地黃胞囊線蟲病,其它如決明等也受胞囊線蟲為害。

(3)莖線蟲屬

(Ditylenchus)

為害地下莖、鱗莖等。如發現浙貝、元胡等受莖線蟲為害。

(4)矮化線蟲屬

(Tylenchorhynchus)

為害根部,地上部明顯矮化。受該屬線蟲為害的有紫蘇、蛔蒿、菊花、薄荷等藥用植物。

(5)根腐線蟲屬

(Pratylenchus)

為害根部,引起根部損傷。如芍藥、瓜蔞、益智、砂仁等發現有根腐線蟲為害。

(6)針線蟲屬

(Paratylenchus)

為害根部,地上部生長不良。受害藥用植物有芍藥、紫蘇、菊花、瓜蔞等。

(7)環線蟲屬

(Criconemoides)

為害根部,受害藥材有知母、紅花、川芎、貝母、厚朴等。

(8)螺旋線蟲屬

(Helicotylenchus)

為害根部。受害藥材有地黃、麥冬、山茱萸、玄蔘等。

(9)盤旋線蟲屬

(Rotylenchus)

為害根部。受害藥材有顛茄、決明、大黃、地黃、杜仲等。

(10)滑刃線蟲屬

(Aphelenchoides)

為害葉和芽。較常見的有菊花葉線蟲病。

(11)劍線蟲屬

(Xiphinema)

根部外寄生。該屬線蟲可傳播多種病毒,如番茄環斑病毒、煙草環斑病毒、葡萄扇葉病

狗狗犬瘟症狀

一般來説,犬瘟的潛伏期在3-20天不等。

潛伏期過了以後,會轉入犬瘟初期。也就是第一個高熱期。

典型症狀為體温升高2度左右,食慾減退,咳嗽,清水鼻涕。喜歡在陰涼的地方睡覺。

犬瘟檢測可檢測出弱陽性,白細胞減少4000左右。

眼睛處可發現眼屎,漿液性分泌物。

持續時間5-7天后,會轉入無熱期,也就是第1個雙相熱。呈馬鞍型。

無熱期無明顯症狀,但這不代表就沒有犬瘟了。2-3天后轉入第2次發熱。

第2次發熱也可理解為中期,中期鼻涕會轉為膿性,偶爾會堵塞氣管造成呼吸困難。白細胞增加至28000以上。觸摸氣管時會有持續的咳嗽。一般這時候不怎麼吃東西,只要喝水。糞便減少呈黃褐色。如果有胃腸出血,糞便為拉稀黑色。舌頭漸淡,蒼白。

第三階段,體温方面保持原來第2次或者略有下降。症狀均無減輕,可見痙攣,抽搐。腳墊增厚等症狀。步態不穩,最終卧地不起,因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