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進入夏季,全國各地普遍出現了高温炎熱的現象。最近,經常能在新聞和天氣預報中聽到一些類似於副高控制、高壓脊、西南氣流的概念,勾起了對地理知識的懷念。也經常聽到關於秦嶺淮河一線的説法,很多人不是很清楚説的是什麼,接下來給大家詳細説一下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是什麼

1、大致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一致。

2、半濕潤區和濕潤區的分界線。

3、北方旱作區和南方水田區的分界線。

4、大致與1月0℃等温線一致。

5、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

6、温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

7、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

8、暖温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9、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10、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或是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1、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温在0℃以上,以北1月平均氣温在0℃以下;2、秦嶺-淮河以南降水量大於800毫米,以北降水量小於800毫米;3、秦嶺-淮河是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的分界線,也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温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4、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北為温帶落葉闊葉林;5、秦嶺-淮河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變化小、無結冰期、含沙量小,以北反之;6、秦嶺-淮河以南以水田、水稻為主,以北以旱地、小麥為主。

秦嶺-淮河線是中國地理區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簡稱秦淮線。這是中國地理區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理分界線,在此線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條件、地理風貌、農業生產或是人民生活習俗,均有明顯不同。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地理中的一個重要地理概念,已知最早論述由著名地理學家張相文提出。

我國南北分界帶的西段秦嶺,冬季阻擋了北方冷空氣,因而在嶺北為典型暖温帶情況下使嶺南成為典型亞熱帶。但是,秦嶺分界也並非一條線。因為秦嶺南坡約千米海拔以下才是亞熱帶,而秦嶺山脈兩坡千米等高線間的寬度,也就是分界帶的寬度也大約有90-110公里。而且,在歷史上南北分界帶是隨氣候變化而南北移動的。如果全球持續變暖,亞熱帶北界將來甚至有可能要北推到黃河的中、下游地區。

我國南北自然分界線,實際上首先是氣候分界線。就熱量帶説是北方暖温帶和南方亞熱帶的分界;在水分區劃中則是北方乾旱、半濕潤氣候和南方濕潤氣候的分界;在雨旱季節類型區劃中則是北方春旱、夏雨氣候和南方春雨、梅雨及伏旱氣候的分界。

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是什麼?

秦嶺淮河一線地理意義有:

1、【氣候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線一線以北1月平均氣温在0℃以下,以南1月平均氣温在0℃以上。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温度帶屬暖温帶,以南温度帶屬亞熱帶,以北屬半濕潤地區,以南屬濕潤地區

2、【河流水文特徵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結冰期; 秦嶺淮河以南——水量大,汛期長,含沙量小,無結冰期。

3、【土壤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多肥沃的褐土(黃壤)。 秦嶺淮河以南多貧瘠的紅壤。

4、【自然植被類型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温帶落葉闊葉林; 秦嶺淮河以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5、【農業生產上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以北——耕作制度兩年三熟或一年一熟,耕地以旱地為主,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為主; 秦嶺淮河以南——耕作制度一年兩熟到三熟,耕地以水田為主,主要農作物以水稻、小麥、棉花、油菜為主。

擴展資料:

在中國中部橫亙着一條東西走向的山脈——秦嶺。它就像一堵“擋風牆”阻止冬季冷空氣南下,攔截夏季東南季風的北上。

自古以來,因秦嶺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以及因此而帶來的秦嶺南北氣候變化,人文景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不同,被稱為我國南北的分界線。習慣上稱秦嶺以南為我國南方,秦嶺以北為我國北方。但秦嶺正式的名稱是自漢代才有的。

廣義的秦嶺是橫亙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崑崙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

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餘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省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秦嶺淮河一線有哪些地理意義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或是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 擴展資料 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秦嶺淮河一線是中國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線,此線的南面和北面,無論是自然條件、農業生產方式,還是地理風貌或是人民的生活習俗,都有明顯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