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他是第幾人稱

第一人稱是“我”,第二是人稱“你”,第三是人稱“他”。第一人稱:是一種直接表達的方式,不論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敍述的都像是作者親身的經歷或者是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事情。第二人稱:在言語活動中指稱與説話人相對的聽話人。在敍事性文學作品中運用第二人稱是比較少見的敍述方式。第三人稱:在言語活動中指記敍、抒情一類文章中,敍述人不出現在作品中,而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出現,是第三人稱。

你我他是第幾人稱

“我”作為第一人稱代詞,是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字之一,在書面語和口語中,幾乎不可須臾離也。

在自稱代詞中,“我”較之“吾”“餘”“予”等字出現為早,但這並非“我”最初的造字本義,而是引申義了。至於它的本義到底是什麼,自東漢許慎《説文解字》以後的1000餘年裏,還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20世紀初,隨着河南安陽殷墟甲骨文的出土,這一謎題方逐漸解開。人們才知道,長期相沿習用的第一人稱代詞“我”,其本義原是古代一種頗具殺傷力的兵器。

“我”字右邊是個“戈”。漢字中,凡從“戈”之字,多含有殺戮、武力或兵器之義,如“伐”“戰”“戕”“戮”“戡”“戢”、“戩”“截”“戟”“戚(古代斧類兵器)”等。對此,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根據甲骨文字形,最早指出“我”疑像兵器之形。

另外專家認為,由於“我”是古代的戈類兵器,很容易激發軍隊的鬥志,凡持“我”者,皆屬我方,這樣“我”便逐漸引申出“我方”和第一人稱代詞“自己”的意思,並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