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這是詩人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首聯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兩句包含多重意藴,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兩句寫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於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薰陶、淨化、昇華後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使至塞上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長的方面——寫景。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敍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

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河流,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裏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温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事實上有學者有不同的見解,認為這裏的孤煙不應該是指烽煙,而是一種平安煙(莫礪鋒教授就這樣認為的),有的甚至認為這是一種特有的龍捲風(康震老師就是這麼認為的),還有的認為可能是地廣人稀的大漠中的一縷炊煙,並引王維“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來為證,這是他的詩句。當然,對於古詩確實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理解,但要注意的是,任何一種理解都需要通過對詩的細讀、揣摩,進而得到對詩的感悟。

實際上不僅是這一聯寫出了塞上獨有的風致和詩人特有情感,你比如説首聯——“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這個“屬國”到底是大唐所屬的各小國,還是典屬國,秦漢有個負責外交的官員,管理這些屬下小國的,那就叫典屬國,這個向來也爭議不已。但其實啊,你真的去寫詩你就知道,王維一定是兩個意思都包含在裏頭,為什麼呢?因為詩人寫詩用最簡單的語言,如果能夠一語雙關,多重意思在裏頭,那麼寫詩的人就會非常得意,因為用最少的語言去表達多層的意思,這是一種對語言的高度掌握。所以像單車、像屬國、像徵蓬、像歸雁,這些詞同樣都藴含着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