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養下一句

生而不養下一句是斷指可報。俗語:“生而不養,斷指可報”這句話説透了人性的現實這是一個與兒童教育有關的古老諺語。

只用這八個字,真的讓人很困惑。

生而不養下一句

但如果理解了原來的句子,你會突然意識到這一點。這句話的原話似乎是:“有生無養,斷指可報;有生有養,斷頭可報;無生有養,無以為報,不生爾養,百世難報”應該可以理解這句老話的意思。字面意思是父母把孩子生下來,但沒有履行撫養的義務,最多也就是説,斷一根手指就可以回報父母的生育之恩。給不了孩子一個家,還要將孩子推向生活的深淵,這樣的父母不是不合格,而是不配做父母。

贊恩説:“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但是我想説的是:“沒有愛孩子能力的父母,就不要生孩子了。”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賦予了父母的身份,而父母這個身份承載的是給孩子一個家,一個充滿愛的家。有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後的頭三年,是離婚率最高的時期。

這段時期的孩子幼小不懂事,對父母的依賴性極高。如果身為父親的丈夫,在這時期不能耐心地陪伴孩子,關心妻子,反而當個甩手掌櫃。可想而知,帶孩子帶得身心疲憊的母親心裏有多心酸,有多委屈,滿腔怨憤無處抒發,無辜的孩子可能成為出氣筒。

孩子是我們愛情的結晶,既然把他生下來,就要對他負責任。僅僅讓他吃飽穿暖不叫負責任,真正的負責任是要給予他愛和呵護,要讓他幸福。但是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要麼只生不養,要麼只養不育。

沒有盡到責任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父母責任的缺失,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缺少父母的陪伴,或者父母不問事由,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讓孩子在家庭中感覺不到愛與被呵護,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他會變得自卑內向,遇到陌生人容易怯懦緊張。我的鄰居前陣子剛把他的兒子從爺爺奶奶那接了過來。

之前因為夫妻雙方工作繁忙,條件不允許,就把孩子交給鄉下的爺爺奶奶帶,一年見不到兩三回。孩子剛到父母身邊的時候,特別的安靜內向,八九歲的男孩子,一般都活潑好動,即使內向也會忍不住好奇地東瞧西望。可是那個孩子不一樣,不管是面對生人還是父母,他始終侷促不安,低着頭,不愛説話。希望父母把他接到身邊後,多一些的陪伴能讓他逐漸開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