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時了作者是誰

李煜。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

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

春花秋月何時了作者是誰

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台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東京,授右千牛衞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於東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後主、李後主。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温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闡述了一代後主的興衰榮辱,他一心潛沒於詩詞文學的深海,卻不喜關心朝政和國家大事,對於身為一個皇家的他,他從無鶴立羣雄當皇帝的心思。

然而,歷史總喜歡開這樣那樣的玩笑:在南唐王朝皇帝的繼承人中,當時的中主李璟在烈祖李昪靈位前發過誓言“兄終弟及”,即把皇位傳給其弟景遂,但因為李煜的哥哥弘冀即李璟的長子當時立下了戰功,就立弘冀為太子了,“兄終弟及”的事就多年未提。但是李煜的哥哥弘冀與其父李璟的性格是有天壤之別的,弘冀為人果斷剛毅,權力慾極強,所以總會讓正在當皇帝的李璟不滿意,李璟便又想起兄終弟及的事情。李弘冀擔心父親遵照誓言將皇位傳給叔父,便祕密的將自己的叔父景遂殺害了,儘管如此李弘冀還是沒能當上皇帝。

為什麼呢?因為歷史畢竟是歷史。一門心思想做皇帝的他居然在叔父死了之後沒幾月也跟着去了。那麼我們的主人公李煜就順應大局接下了這個南唐的爛攤子做起了皇帝。

李煜當了皇帝之後,便給北方的宋朝寫了一封《即位上宋太祖表》。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李煜接下來的的確是一個爛攤子,這個同時也表達了他無意做皇帝。這一點在以後的皇帝生涯中也能夠體現,因為李煜的優柔寡斷,使得他犯下了許多政治錯誤——該殺的不殺,不該殺的殺了,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點。不僅當皇帝的路沒有能夠走好,而且走得相當糟糕,儘管如此,但他在詩詞史中的地位是非凡的。

在亡國之後,他在汴京大書特書自己的亡國傷感之情,毫不畏懼。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豪邁思國之感,開創了詞亦可抒情的先河。一首《虞美人》葬送了一代偉大的詞人,但與此同時也造就了這位悲劇詞人的千古流傳。

春花秋月何時了,花落知多少,誰寫的詩?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譯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麼時候結束的,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盡的春江之水滾滾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是誰的詩詞

這一句詩詞是出自南唐後主李煜的千古名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白話譯文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詞,堪稱絕命詞。此詞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鋭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詞語言明淨、凝練、優美、清新,以問起,以答結,由問天、問人而到自問,通過悽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創作背景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是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三年後,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歎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後來李煜因於七夕佳節令歌姬吟唱此詞,宋太祖趙匡胤聞之大怒,遂以毒藥“牽機藥”毒殺了李煜,這也成為南唐後主的絕筆之作!整體賞析李煜此詞所以能引起廣泛的共鳴,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賴於結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徵性的比喻,將愁思寫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並沒有明確寫出其愁思的真實內涵——懷念昔日紙醉金迷的享樂生活,而僅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樣人們就很容易從中取得某種心靈上的呼應,並借用它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因為人們的愁思雖然內涵各異,卻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樣的外部形態。由於“形象往往大於思想”,李煜此詞便能在廣泛的範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李煜的故國之思也許並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離不開“雕欄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宮闈祕事。但這首膾炙人口的名作,在藝術上確有獨到之處:“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卻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卻;小樓“東風”帶來春天的信息,卻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歎,因為它們都勾發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棖觸,跌襯出他的囚居異邦之愁,用以描寫由珠圍翠繞,烹金饌玉的江南國主一變而為長歌當哭的階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歷歷在目。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詩句,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詩人身居囚屋,聽着春風,望着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瞭“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儘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裏暗含着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裏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徵。

 以上六句,詩人竭力將美景與悲情,往昔與當今,景物與人事的對比融為一體,尤其是通過自然的永恆和人事的滄桑的強烈對比,把藴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最後的千古絕唱——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詩人先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着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同它相比,劉禹錫的《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説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全詞以明淨、凝練、優美、清新的語言,運用比喻、比擬、對比、設問等多種修辭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盡致地表達了詩人的真情實感。

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這一經典詩句出自南唐後主李煜的《虞美人》全文為: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譯文:一年四季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往事又知道多少?小樓在昨夜再次吹來了春風,在這靜寂的夜晚,我又怎麼能承受回憶故國的不堪回首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由玉石砌成的台階都應該還在,只是心中所懷念的人已逐漸老去。自問我心中究竟有多少哀愁,就有如滔滔不盡的春水向東流去。

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李煜通過對自然永恆與人生無常的尖鋭矛盾的對比,抒發了亡國後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對階下之囚來説,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

春花秋月何時了,是出是哪裏?

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翻譯:情感婉約思念哲理宋詞三百首感歎譯文全譯逐句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註釋(1)了: 了結,完結。(2)砌: 台階。雕欄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

(3)應猶: 一作“依然”。 (4)朱顏改: 指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5)君: 作者自稱。

能:或作“都”、“那”、“還”、“卻”。賞析《虞美人》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

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多麼美好。可我這囚犯的苦難歲月,什麼時候才能完結呢?“春花秋月何時了”表明詞人身為階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傷懷。

回首往昔,身為國君,過去許許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麼會弄到今天這步田地?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透過此句,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從威赫的國君淪為階下囚的南唐後主,此時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樓又一次春風吹拂,春花又將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

詩人身居囚屋,聽着春風,望着明月,觸景生情,愁緒萬千,夜不能寐。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又”點明瞭“春花秋月”的時序變化,詞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兩句流露的愁緒,也引出詞人對故國往事的回憶。“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儘管“故國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這兩句就是具體寫“回首”“故國”的——故都金陵華麗的宮殿大概還在,只是那些喪國的宮女朱顏已改。這裏暗含着李後主對國土更姓,山河變色的感慨!“朱顏”一詞在這裏固然具體指往日宮中的紅粉佳人,但同時又是過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徵。

春花秋月何時了出自哪裏?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原文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譯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時光什麼時候結束的,以前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都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

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滾滾東流的春江之水沒有盡頭。《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後主的絕命詞。相傳他於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於外。

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表現了一個亡國之君的無窮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是哪位詩人的名句

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全部註釋】 1李煜,史稱南唐後主,在位15年,降宋後封違命侯。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這是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詞,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後,賜酒將他毒死。

2故國:指南唐都城金陵(現在南京)。 3雕欄玉砌:雕有圖案的欄杆和玉石鋪就的台階。此泛指宮殿建築。

4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裏指南唐舊日的宮女。 【翻譯】 春花秋月什麼時候才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樓上昨夜又刮來了春天的東風,在月明中對已亡的本國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細刻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硃紅的顏色已經改變。問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