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貴的思想家是誰

孟子。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意思是説,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這裏,輕重主次的關係是很清楚的,國家政治,一切以民為本。要説真有什麼“天子”,那麼民眾才是真正的“天子”。因為天的聰明,是通過民的聰明來表現的;天的視聽,是藉助民的視聽來實現的。民眾的意願,天總是順從的。可見民眾才是“天”的代表,是真正的“天之驕子”。至於所謂“君”,則是民眾抬舉出來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民眾有力量抬舉出一個君,也有力量把君推翻。君位本是為天下民眾設的,誰來做君完全應當由天下民眾決定。這是古今天下通行的道理。無論這個“君”叫做國王,叫做皇帝,叫做總統,叫做主席,都概莫能外。只不過在古代,人們尚未能設計出一套有效而完善的民主制度來落實這個道理,使之成為可以操作的程序,以致於這個道理在很多時候不能馬上兑現。但這並不説明這個道理本身不成立。實際上即使是在民主制度缺如的社會裏,上述道理有時也會以各種形式自發地強行發生作用。只要看看歷史上無數昏君、暴君最終被推翻,身敗名裂的下場,就不難理解這一點。民的地位不僅在君之上,而且在國家(社稷)之上。因為國家的權力也是人民所賦予的,國家的利益應當是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所以從邏輯上來説,必須置民眾的地位於國家之上。孟子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堅持這個原則,可以防止少數政客假借“國家”的名義,侵害民眾的權力和利益。為“君”的如果真能認識到上述道理,就應當認真聽取民眾的意見,坦誠接受民眾的監督,關心民生疾苦,與民同樂。

民為貴的思想家是誰

孟子(前385~前304,另一説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一字子車,子居,戰國中期魯國鄒(今山東鄒城)人,是孔子(孔子名言名句 )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被儒家尊為“亞聖”。

孟子曾遊歷於宋、滕、魏、齊等國,闡述他的政治主張,還曾在齊為卿。晚年退而著《孟子》一書。有《孟子》七篇傳世,為儒家經典之一。他繼承、發揮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與孔子並稱為“孔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