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張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張衡;張仲景;張飛;張公謹;張九齡;張居正;張之洞;張騫等。張衡:字平子。

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

姓張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飛:字益德(《華陽國志》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公謹:字弘慎,漢族,魏州繁水(今河南省南樂縣)人,唐朝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諡文獻。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張居正(1525年-1582年)漢族人,祖籍湖廣江陵(今屬湖北)。

字叔大,少名張白圭,又稱張江陵,號太嶽,諡號“文忠”。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中國歷史上優秀的內閣首輔之一,明代最偉大的政治家。

張之洞(1837——1909),字孝達,號香濤,香巖、又號台公、無競居士,晚年字號抱冰。河北南皮人,人稱張香帥,諡號文襄。大學士、軍機大臣、封建大吏。

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主要奠基人,為中國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張騫(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張騫被譽為偉大的外交家、探險家,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東方的哥倫布”。張氏的由來,首先是出自上古黃帝之孫——張揮為張氏始祖,號天祿,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

”這支張氏是由黃帝直接傳下來的,最早發源於尹城國的青陽,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晉祠附近,其後望族也出於這一帶。其二出自姬姓的後代。春秋時周文王的姬姓後裔所建的晉國有大夫解張,字張侯,他的子孫用字來做姓氏。其三出自賜姓或他姓、他族改姓。

據《讀史方輿紀要》所載,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三國時被蜀相諸葛亮賜姓張。元末蒙古將領伯顏帖木兒,英勇善戰,歸明朝後,被明太祖賜張姓。另有女真族人咎卜也被明太祖賜姓張。又據《三國志·魏志》所載,魏國大將、晉陽侯張遼,本姓顳,後改為張氏,世居雁門馬邑(今山西朔縣),後成為大姓。

還有一些少數民族改姓張的。如三國時烏桓族中張姓是貴姓;十六國時,後趙政權中,也有許多羯族張姓。另外女真族中顏盞氏、赤盞氏等在明朝時也有改張姓的。

姓張的歷史名人有誰

姓張的歷史名人有:張衡、張仲景、張飛、張公謹、張九齡、張騫、張道陵、張載、張居正、張之洞、張安世、張儀、張耳、張蒼、張道遼、張角、張魯、張春華。姓張的歷史名人有:張衡、張仲景、張飛、張公謹、張九齡、張騫、張道陵、張載、張居正、張之洞、張安世、張儀、張耳、張蒼、張道遼、張角、張魯、張春華。

張公謹(594年-632年),字弘慎,漢族,魏州繁水(今河南省南樂縣)人,唐朝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公謹原為王世充屬下洧[wěi]州(河南省尉氏縣)長史,與刺史崔樞一同降唐,任鄒州別駕、右武侯長史。後在徐世勣等人的推薦下成為秦王府幕僚,並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

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牀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

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張儀(?-公元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良(?—前186年),字子房,一説潁川城父(今河南郟縣)人,另一説沛郡(今安徽亳州)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西漢開國功臣,政治家,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九年級傑”。 張耳(?~前202年),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人。漢朝開國元勛。

張蒼(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河南郡陽武縣(今河南省原陽縣福寧集鄉張大夫寨村)人。 西漢初期丞相、歷算學家。 張春華(189年-247年),河內郡平皋縣(今河南省温縣趙堡鎮北平皋村)人。三國時期歷史人物,曹魏粟邑縣令張汪之女,晉宣帝司馬懿正妻,晉景帝司馬師和晉文帝司馬昭母親。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 張安世(?—前62年),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西漢大臣,酷吏張湯之子,“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姓張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比較著名的大概有這些1、張耳(老子)2、張良(漢九年級傑之一,著名的謀士)3、張昭、張玹、張飛、張頜、張遼(東漢末年名士、名將)4、張衡(發明地動儀)5、張仲景(醫聖)6、張騫(出使西域)7、張角(黃巾起義)8、張作霖(民國軍閥,號稱東北王)9、張學良(抗日〈間接〉、民族英雄)10、張巡(唐朝名將)11、張儀(戰國縱橫家)還有許許多多,比如唐朝的張柬之、張九齡,北宋的張擇瑞,明朝的張居正、民國的張謇,就不一一列舉了。

張姓歷史名人有哪些

1、張衡: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

2、張仲景: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3、張飛:字益德(《華陽國志》作翼德),幽州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4、張公謹:字弘慎,漢族,魏州繁水(今河南省南樂縣)人,唐朝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5、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諡文獻。

唐朝開元年間名相,詩人。有張儀、張騫、張之洞、張居正、張作霖、張學良、張自忠等。張姓歷來人才濟濟。

從戰國時遊説六國連橫事秦的張儀開始,在以後的各朝代中,均有張氏名人登上歷史舞台。漢時,張姓名人就已名列前茅。無論是在治政、事功,還是學術、藝術、醫學等方面,均走在前列。

漢初大臣張良,為輔佐劉邦得天下,出過許多奇謀良策。

姓張的歷史名人有誰 歷史姓張的名人有哪些

1、張衡;2、張仲景;3、張飛;4、張公謹;5、張九齡;6、張良;7、張騫;8、張道陵;9、張載;10、張居正;11、張之洞。張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

張揮為該姓始祖。

擴展資料名人簡介:1、張公謹(594年-632年),字弘慎,漢族,魏州繁水(今河南省南樂縣)人,唐朝將領,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張公謹原為王世充屬下洧[wěi]州(河南省尉氏縣)長史,與刺史崔樞一同降唐,任鄒州別駕、右武侯長史。後在徐世勣等人的推薦下成為秦王府幕僚,並輔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出任代州都督,封定遠郡公。2、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

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牀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3、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

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姓張的歷史名人有哪些呢?

1、張儀張儀,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早年入於鬼谷子門下,學習縱橫之術。

出山之後,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説六國入秦。秦惠王三年,為了秦國的利益,張儀去魏國擔任國相,打算使魏國首先臣事秦國而讓其它諸侯國效法它。魏惠王不肯接受張儀的建議,秦惠王大發雷霆,立刻出動軍隊攻克了魏國的曲沃、平周,暗中給張儀的待遇更加優厚。張儀覺得很慚愧,感到沒有什麼可以回敬來報答秦惠王。

2、張良張良,字子房,新鄭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九年級傑”。相傳張良登仙后,位為太玄童子,常從太上老君於太清之中。

其八世孫張道陵亦得道。又據《巢縣誌》記載,巢縣白雲山有子房洞。相傳為張良辟穀隱修之地,後人置祠,歲奉香火。

張良素來體弱多病,自從劉邦入都關中,天下初定,他便託辭多病,閉門不出。隨着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

3、張騫張騫,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絲綢之路的開拓者,故里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千米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張騫不僅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走出國門的使者,打開了中國與中亞、西亞及歐洲等國交往的大門,同時,也通過他的外交實踐,第一次張揚起國與國之間平等、誠信交往的外交理念。張騫構建了漢與西方國家友好交往的橋樑,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和發展,為中國漢代昌盛和後世的對外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整個世界的文明與進步注入了新的活力。4、張湯張湯,西漢時期官員、酷吏,杜陵人,因為治陳皇后、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

張湯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準繩。5、張蒼張蒼,西漢丞相,《史記》稱之為張丞相,封北平侯,陽武縣富寧集鄉張大夫寨村人。

他生於戰國末年,死於漢景帝五年,諡號北平文侯。劉邦起義,他歸順了劉邦,西漢王朝建立之後,他先後擔任過代相、趙相等官職。因為他幫助劉邦清除燕王臧荼叛亂有功,被漢高祖晉封為北平侯,以後又遷升為計相、主計。漢文帝時灌嬰去世後接任丞相一職,漢文帝后元元年因政見不同而自動引退。

主要門生為是洛陽人賈誼。

姓張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姓張的歷史名人有:1、張士誠:張士誠出身鹽販,至正十三年春與弟弟張士德、張士信及李伯升等率鹽丁起兵反元,克興化。五月,克高郵。

次年正月,稱誠王,立國號大周,年號天祐。

至正十五年,由通州渡江,克常熟。至正十六年二月,定都平江,改平江為隆平府。次年八月,降元,受封為太尉,割據浙西。此後六年間,逐年向元輸納漕糧。

至正二十三年春,遣呂珍攻安豐,逼走韓林兒、劉福通。九月,稱吳王,停供漕糧。與朱元璋戰,屢敗。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平江城破,被俘至應天,自縊死,時年四十七歲。2、張九齡:張九齡聰明敏捷,善於屬文。景龍初年,進士及第,授校書郎。

唐玄宗即位,遷右補闕,得到宰相張説獎拔,拜中書舍人,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開元盛世的最後名相。他舉止優雅,風度不凡。富有膽識和遠見,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權貴,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

3、張昌宗:武周萬歲通天二年,張昌宗經過太平公主推薦,入宮侍奉武則天,並且推薦了哥哥張易之,拜雲麾將軍、右散騎常侍、銀青光祿大夫。深得武則天寵愛,拜春官侍郎、祕書監,封為鄴國公,人稱“六郎”。聖歷二年,聯合李嶠、張説等北門學士編撰《三教珠英》。武周晚年,聯合張易之把持朝政,敗壞朝綱。

4、張飛: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張飛勇武過人,與結拜兄弟關羽並稱為“萬人敵”。關羽年長數歲,張飛兄事之。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劉備在涿縣組織起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張飛與關羽一起加入,隨劉備輾轉各地。

5、張衡:張衡舉孝廉出身,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擔任尚書。永和四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獲封西鄂縣伯。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