饗讀什麼

xiǎng。

饗(拼音:xiǎng)是漢語通用二級漢字。“饗”字的初文是“鄉”,“鄉”的古字形像兩人相向就食。後來“鄉”被賦予其它含義,篆書時加“食”分化出“饗”。

“饗”本義指眾人相聚宴飲,引申為以酒食款待人,又引申為請人享用。

饗,鄉人飲酒也。——《説文》

饗,歆饗。——《廣韻》

尚饗。——《儀禮·少牢饋食禮》

饗讀什麼

漢字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制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

現存最早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西周時演變成籀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和隸書,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楷書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漢字文化的演變以漢字演變為主要脈絡。

“漢字文化”的意思就是將漢字作為書面語,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定的文化體系。這一體系產生於漢字誕生之後,完善於漢字簡化發展之後。經由古人結繩、繪圖案記錄事件、殷商時期出現甲骨文、商周金文、秦始皇統一文字小篆、漢代隸書、魏晉草行楷書,漢字不斷形成與發展,呈現統一化、簡單化趨勢,漢字文化也從較為原始的文化狀態,一步步走向成熟與兼收幷蓄,最後形成了便捷性與藝術性兼具的獨特文化。準確來説,漢字的演變是漢字文化演變的核心內容之一,因為它豐富了漢字文化的內涵,讓漢字文化體系變得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