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雷電發生在大氣層的哪一層

對流層,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大氣,也是大氣的最下層,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氣質量幾乎佔整個大氣質量的75%,以及幾乎所有的水蒸氣及氣溶膠。對流層由於受到地面森林、湖泊、草原、海灘、山嶺等不同地形的影響,受日光照射而引起的氣温的變化,因而造成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風,即空氣發生大量的對流現象,故稱為對流層。

其下界與地面相接,上界高度隨地理緯度和季節而變化,它的高度因緯度而不同,在低緯度地區平均高度為17~18千米,在中緯度地區平均為10~12千米,極地平均為8~9千米。

風雨雷電發生在大氣層的哪一層

例如:我國北京地區,對流層的高度約為11千米,廣州地區對流層的高度增加到約16千米,而在東北地區則下降到10千米。並且夏季高於冬季。甚至同一地區同一天,對流層的高度也會隨早、中、晚的變化而變化。對流層從地球表面開始向高空伸展,直至對流層頂,即平流層的起點為止。

在高緯度的地區,因為地表的摩擦力會影響氣流,形成了一個平均厚2千米的行星邊界層。這一層的形成主要依靠地形而有所不同,而且亦會被逆流層的分隔而與對流層的其他部分分開。 在對流層裏空氣可以有上下的流動,雷雨、濃霧、風切變等天氣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

正因對流層是大氣層中湍流最多的一層,噴射客機大多會飛越此層頂部(即對流層頂)用以避開影響飛行安全的氣流。在宇宙中恆星也有對流層,太陽內部能量向外傳播除輻射,還有對流過程。輻射區的外圍温度下降得很快,再加上太陽表面的輻射損失變大,使得上下温差也隨之變大,這就形成了以湍流為主的強烈對流層。

這一層氣體性質變化很大,很不穩定。在對流層內,可進一步根據對流層中大氣的運動狀態、温度的垂直變化特點和天氣現象的變化特徵,將對流層分為以下三層:(1)下層:下層又稱擾動層或摩擦層。其範圍一般是自地面到2千米高度。

隨季節和晝夜的不同,下層的範圍也有一些變動,一般是夏季高於冬季,白天高於夜間。在這層裏氣流受地面的摩擦作用的影響較大,湍流交換作用特別強盛,通常,隨着高度的增加,風速增大,風向偏轉。這層受地面熱力作用的影響,氣温亦有明顯的日變化。由於本層的水汽、塵粒含量較多,因而,低雲、霧、浮塵等出現頻繁。

(2)中層:中層的底界在摩擦層頂,上層高度約為6千米。中層由於摩擦作用的減弱,亂流運動減少,平流運動增強, 受地面影響比摩擦層小得多,大氣的運動規律顯得較簡單清楚,氣流狀況基本上可表徵整個對流層空氣運動的趨勢。大氣中主要的天氣現象如雲和降水大都產生在這一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