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樹立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人們根據社會和個體生活發展的需要,引起創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觀念的動機,並在創造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向、願望和設想。它是人類意識活動中的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

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力的前提。

怎樣樹立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或是為了滿足新的社會需求,或是用新的方式更好的地滿足原來的社會需求,創新意識是求新意識。創新意識是以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需要為出發點的,而這種需要很大程度上受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制約,在階級社會裏,創新意識受階級性和道德觀影響制約。

人們的創新意識激起的創造活動和產生的創造成果,應為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服務;創新意識必須考慮社會效果。人們的創新意識和他們的社會地位、文化素質、興趣愛好、情感志趣等相應,它們對創新起重大推進作用。

而這些方面,每個人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對於創新意識既要考察社會背景,又要考察其文化素養和志趣動機。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的方法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是獲得知識的開端,是學習的最大動機。而動機則是激發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一定目標的內部心理傾向和動力。

任何行為、活動的產生和維持都離不開動機,而創新動機是直接激勵和推動人們從事創新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它對人們的創新行為起導向、激發和催化作用。情境教學十分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探究性問題情境,這就為學生創新動機的激發提供契機。

好奇心是興趣的先導,對於形成動機有重要作用。富有創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強烈的好奇心。愛因斯坦曾説過:“我沒有特別的天賦,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我們在創設探究性情境時,就要注意在情境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例如教學《魯濱遜漂流記》一文時,我是這樣導入的:“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歷險故事(板課題),故事的主人公是魯濱遜,有一次他乘船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風浪,同伴們死了,只有他一個人被大浪衝到海島邊。後來,他居然一個人在荒蕪人煙的小島上生活了二十多年(貼出魯濱遜在孤島上生活的掛圖)。那麼,魯濱遜是怎麼活下來的呢?”這篇課文的導入,我以講故事的形式進行,利用掛圖,把同學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中去,提出一個他們都感興趣的問題,引發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使學生們一上課就深深被吸引住了,起到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人的創造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的。

一個人創造才能的形成和發展,除了個人的努力外,還有賴於教育和環境的影響。良好的創造氛圍,可以促使創造人才成羣出現。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進創造性的兩個重要條件。”創設和諧、安全的心理環境是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關鍵。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要放手讓學生去探索,讓他們盡情盡興地“玩”,在“玩”中求知,在玩中感悟,讓教學情境中的師、生、情境諸因素產生互動,從而形成利於創新、易於創新的良好氛圍,使學生的思維在寬容的情境中無拘無束,縱橫千里。強化情境的互動性是營造創新氛圍的重要手段。情境的互動性主要體現在師生互動,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生生互動,形成合作交流的良好氣氛;境人互動,實現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

因為當學生和教師一同創設情境併成為情境的一部分時,便進入一種人境融合的最佳創新狀態。在課堂中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就會使情境成為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最佳土壤。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

黨員幹部只有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整體素養,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優化、深化工作,才能與時俱進,才能促進社會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