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是誰

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裏,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浙江台州府寧海縣人。

方孝孺自幼聰明好學、機警敏捷,長大後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

方孝孺是誰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死,惠帝即位後,即遵照太祖遺訓,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先後讓他出任翰林侍講及翰林學士。燕王朱棣誓師“靖難”,揮軍南下京師。惠帝亦派兵北伐,當時討伐燕王的詔書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進京後,文武百官多見風轉舵,投降燕王。

方孝孺拒不投降,結果被捕下獄。後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滅十族,共計873人。方孝孺強忍悲痛,始終不屈。

被施以凌遲殺害於江蘇南京聚寶門外,時年四十六歲。南明弘光帝時追諡“文正”。方孝孺的政論文、史論、散文、詩歌俱佳,絕大部分收集在《遜志齋集》中。

其文學作品,如《蚊對》《指喻》《越巫》《鼻對》《吳士》《越車》等等,都有其特色。“主題鮮明,議論大膽”。這是方孝孺文學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

如他寫的《越巫》一文,通過一個以“治鬼”術騙人的越巫,最後被人裝鬼反其道嚇死的故事,辛辣地嘲諷了社會上巫祝欺人為生的邪惡與自欺,落得個身赴黃泉的可悲結局。他還善於以“寓熱於冷、以形傳神”的手法抒發憤世嫉俗之情。如《吳士》一文即屬此類。文中借張士誠的形象諷刺那些偏聽偏信、輕於用人的當權者,又借與吳士交遊的“錢塘無賴”的羣體形象,揭露了浮誇之風的社會基礎。

“選材嚴、開掘深”,這也是他文學作品的特色。《指喻》可視為範例,其是一篇議論性散文,由敍事和論理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敍事,後一部分闡發所敍之事中藴含的道理。借“喻”立説,兩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

第四個特點是善於借喻,運用對比寓言等寫作技巧。最具代表性的屬《鼻對》和《蚊對》。《蚊對》是一篇探討生活哲理的倫理散文,即事論理,從被蚊蟲叮咬這件具體的日常生活瑣事,昇華到人生重大的哲理原則。《明史》説,“方孝孺,工文章,醇深雄邁。

每一篇出,海內爭相傳誦。”《四庫全書總目》在評其文章更是“縱橫豪放,頗出入東坡、龍川之間”。此外,方孝孺撰有《周禮考次》《大易枝辭》《武王戒書注》《宋史要言》《帝王基命錄》《文統》等。

歷史上方孝孺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何會被滅十族?

方孝孺是一個非常博學且忠君的人。因為忠於建文帝,所以他在朱棣篡奪皇位之後寧死不屈,最終落得被滅十族的結局。

早在明太祖時期方孝孺便頗具才名,明太祖也曾因此對他另眼相待。

1382年,方孝孺得到明太祖召見,期間明太祖曾對皇太孫朱允炆説:“此莊士,當老其才。”基於明太祖的舉薦,朱允炆剛一即位便將方孝孺提拔為了翰林侍講,且處理政務時也都會詢問方孝孺的看法。面對建文帝朱允炆的器重,方孝孺一直非常盡心地輔佐朱允炆。眾所周知,在朱允炆即位後沒多久,燕王朱棣便發起了“靖難之役”。

這場戰役從1399年持續到1402年,期間朝廷所發出的詔令、檄文全都是出自方孝孺之手。除此之外,方孝孺還曾在1401年的時候建議朱允炆給燕王世子朱高熾寫了一封信,想要藉此使燕王方發生內亂。但是由於朱高熾受到信後並未開啟,而是直接將它轉交給了燕王,所以這出離間計並未成功。

1402年燕軍成功攻進南京,朱允炆引火自焚殉國,方孝孺則被關押了起來。由於朱棣曾答應過姚廣孝不殺方孝孺,再加之他想要借方孝孺的聲望來籠絡天下士子,所以他起初並無意殺害方孝孺。不僅如此,朱棣其實還想讓方孝孺為他起草即位詔書。

但是一心忠於建文帝的方孝孺卻指責朱棣謀朝篡位,他還説:“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見方孝孺如此“冥頑不靈”,於是便也失了耐心。最後不光方孝孺自己被朱棣處以車裂之刑,與此同時他的族人以及學生也都受到株連。

而除了將方孝孺滅十族之外,朱棣還下令將他的著作全部列為了禁書。由此可見,朱棣對方孝孺的不配合是非常生氣的。

方孝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為什麼被朱棣滅族?

方孝孺是一個非常忠心且剛正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因不肯歸順於朱棣而慘遭滅族。建文帝於1398年即位之後,他按照朱元璋所留遺訓將方孝孺召至京中,同時授予方孝孺翰林侍講職位。

自這之後,方孝孺便成了建文帝的“左膀右臂”。

在處理重大國家政事時,建文帝都會諮詢方孝孺的看法。除此之外,方孝孺還曾受命修撰《太祖實錄》、《類要》等書籍。總的來説,建文帝對方孝孺是非常器重的,而方孝孺對建文帝同樣非常忠心。也正是因為忠心,他在建文政權隕滅之後始終不肯屈從於朱棣。

在1402年的時候,於四年前假借“清君側”之名發起叛亂的朱棣成功攻進南京。因方孝孺的勸説而一直留守在南京的建文帝在南京被攻陷之後,於宮中引火自焚而亡。也是在這一天,方孝孺被捕入獄。

因為身為儒學大家的方孝孺在天下學子之中享有非常高的聲望,再加上姚廣孝此前也曾特地囑咐過:“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是以,朱棣一開始並不打算將方孝孺處死。不僅如此,他還計劃讓方孝孺負責起草他的即位詔書。

抱着這一目的,朱棣召見了方孝孺。但是方孝孺在得知朱棣的意圖之後卻不肯乖乖就範,他一邊將筆扔擲到地上,一邊又哭罵道:“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朱棣見狀自是大為惱火,於是他當即便下令要將方孝孺車裂於街市。

待1402年的7月25日,方孝孺被車裂而死。與此同時,他的家人,甚至學生也都受到了牽連。據《寧海縣誌·方孝孺傳》等古籍的記載,方孝孺被株連了十族,株連坐死的人數多達八百多人。

被滅十族的方孝孺是誰?他是怎麼死的?他有後代嗎

方孝孺,浙江省寧海縣大佳何鎮溪上方村人,生於公元1357年,卒於公元1402年,死時被滅十族。字希直,號“緱城先生”,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是明朝當世大儒。

方孝孺,幼聰慧,6歲能詩,人奇其才。

呼為“小韓子”,後年齡見長,便拜宋濂為師,從此跟隨宋濂學習,頗受宋濂器重。歷任漢中府學教授,翰林侍講,侍講學士,後升任文學博士。朱允炆繼位後,擔任他的老師,主持京試,推行新政。這麼一個學識淵博,被稱為當世大儒的人是怎麼死的呢?他做了什麼天理難容之事,導致被滅十族這種慘事發生在他身上,讓他成為中國唯一一個被滅十族的人。

建文年間,年幼的皇帝雖然性格温文柔弱,但是也並不是對政事一概不管的。建文帝繼位後,希望削弱藩王權利,增強中央王權,於是開始推行削藩政策。但是因為他先削弱其他朱姓王,而放過了當時軍權最重的朱棣。

讓朱棣有所警醒,最後發兵抗爭,這個政治策略上的失誤,讓建文帝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同時也讓朱棣可登至尊。但是朱棣雖然最後成功篡權奪位,但是這個位置來的名不正言不順,百姓多有詬病。為了讓自己的身份看起來更合乎情理,朱棣這個時候就想到了方孝孺這個當世大儒。

請求他為自己書寫即位詔書,但是方孝孺嚴詞拒絕了他。《明史·方孝孺列傳》中:成祖降榻,勞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

”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國賴長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顧左右授筆札,曰:“詔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諸市。

方孝孺這樣不給面子,也不把自己放在眼裏,手握大權,很久沒有如此憋屈的朱棣,哪裏受的了,立刻下罪方孝孺,將迂腐的方孝孺判誅十族的壯舉由此而來。所謂10族,就是9族之外多了門生一系。九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己身、子、孫、曾孫、玄孫。因為方孝孺此舉,800多人盡赴皇權,另有數千人被流放、充軍,其中不少被折磨致死。

這種景象,想來實在慘烈。明後期,祝枝山寫了一志怪故事。説方孝孺修繕祖先墳墓,發現墓裏蝸居了一窩蛇,眾人大驚。

紛紛暫停手中工作,準備明日除蛇。當夜,方孝孺夢見以黑衣婦人前來告饒,説是自己為墓裏黑蛇,只暫居,望他能手下饒命。方孝孺説,若是我不放過你們,又當如何呢?婦人説,你殺我全族,我自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方孝孺,不信世上真有精怪,仍然讓人用火將那堆黑蛇燒死。如此引來妖精報復,被滅十族。當然這個故事,只當聽聽便好。被滅十族的方孝孺按理來説,應該是沒有後人的?後人這一説法,又是從何而來呢???現在有人説,方孝孺十族全誅時,幼子方朗被義士冒着生命危險悄悄送到江陰陸姓外公家撫養,故依外公家姓“陸”,長大得知身世後將“陸”改為“六”,以示不忘方姓。

因“六”與“方”字筆劃相同,形狀相似,故有此良苦用心,所以一直延續至今。還有人説方孝孺共有四子,二子殉難,一子流落江陰,一子避禍松江。從這來看,方孝孺還有兩子隱姓埋名活了下來,不至於讓方孝孺絕後。

不過事實是不是這樣,就有待今人的小心考證了。

方孝孺是歷史上唯一被滅十族的人,大家怎麼評價這個人?

方孝孺忠君報國,因不順從朱棣被誅十族,為何有人對他評價不高?姚廣孝曾奉勸朱棣:“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學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請勿殺之,殺之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方孝孺是學者的代表人物,德高望重、學識淵博,姚廣孝曾勸朱棣不要殺方孝孺,朱棣也點頭同意了,但因為方孝孺的“不識時務”,朱棣還是決定殺掉他。

朱棣花費四年時間,經過無數腥風血雨才走到今天,換言之,臨門一腳之際,不論誰擋在面前,都會被朱棣直截了當地當場誅殺。

在攻破南京城後,朱棣便找到方孝孺來寫即位詔書,方孝孺來到大殿之上,大聲哭喊,對朱棣沒有一絲尊敬。朱棣耐着性子對方孝孺説:“先生不必難過,我只不過是仿效周公輔助成王罷了。”朱棣就是給方孝孺一個台階下,只要方孝孺服個軟,這事情也就過去了。方孝孺咆哮道:“成王在哪裏?”朱棣回:“已經自焚身亡。

”“那為何不立建文帝的兒子?”朱棣壓住怒火:“國家當以長者為君。”“那為何不立建文帝的弟弟?”朱棣不想再多做解釋:“這是朕的家事!”方孝孺不僅沒有按照要求書寫即位詔書,還大聲喊道:“死就死吧,詔書我是絕對不會寫的。”方孝孺説完後,並把紙筆扔在地上,對朱棣極為不敬,於是朱棣被成功激怒了。

朱棣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常年帶兵打仗,身上殺伐之氣很重,本身靖難之役就沒有什麼正義可言,朱棣信奉的是叢林法則,成王敗寇,況且他本就是朱元璋四子,有合法繼承權。朱棣露出了猙獰的面目:“你是不怕死,難道不怕株連九族嗎?”此時的方孝孺已經無所顧忌:“便十族奈我何!”事情發展至此也沒有什麼懸念了,朱棣不接受任何人的威脅,既然方孝孺想死,那便誅殺方孝孺十族。方孝孺被殺是板上釘釘的事,而被他牽連致死者達八百七十三人。

對於方孝孺的評價,我們從正反兩反面來説分析,我們先説正面的。方孝孺是當時明代讀書人的領軍人物,他竭盡全力為建文帝出謀劃策,來抵禦朱棣的進攻,但方孝孺不通權謀和軍事,所以他的計策大多沒有作用。建文三年,方孝孺曾建議使用離間計,想讓朱高熾、朱高煦的矛盾擴大,搞起北軍內亂,建文帝同意了方孝孺的建議。

派錦衣衞千户張安,拿着冊封燕王世子的印信,交給了朱高熾,但朱高熾並沒有拆開,而是直接交給了朱棣。離間計宣告失敗,朱高熾仁厚不假,但並不糊塗。朱高熾曾堅守北平,抵禦李景隆五十萬大軍,為北軍立下赫赫戰功,豈能輕易背叛父親。朱棣北軍打到長江以北,方孝孺建議用水軍在江上和朱棣一決勝負,卻沒想到水軍主將陳瑄直接投降朱棣,北軍順利渡江。

方孝孺在職期間,幾乎所有的朝廷詔令都經過他手,那些不靠譜的人事任命和錯誤決策,也經過他手,在戰爭出謀劃策方面,方孝孺沒有起到絲毫作用。在戰略決策上和戰術上,方孝孺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但方孝孺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直接投降朱棣,在方孝孺看來,朱棣就是亂臣賊子,應該受到上天的責罰。所以方孝孺選擇抵抗到底,哪怕朱棣殺他全家老小,誅滅十族,方孝孺也不會妥協。自古王朝覆滅之際,總會有一些誓死報國之人,比如李若水、文天祥,正是他們的存在,民族的脊樑才得傳承下來。

雖然方孝孺算不上英雄,但他的矢志不渝也值得後人尊敬。方孝孺的墓碑,位於南京雨花台區,萬曆年間湯顯祖為其修繕了陵墓,建立祠堂,碑上所刻:“十族殉忠天遺六氏,一抔埋血地接孝陵。

方孝孺是誰?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散文家。字希直,又字希古。

寧海(今屬浙江)人。

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諡文正。方孝孺曾從宋濂學習,他的文章、學問為宋濂諸弟子之冠。但他輕文藝,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洪武二十五年(1392)任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聘他為世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