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是誰寫的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

泊船瓜洲是誰寫的

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鬱然病逝於鐘山(今江蘇南京),贈太傅。

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京口:今江蘇鎮江。

瓜洲: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詩人乘船路過瓜洲,懷念金陵(南京)故居,因作此詩。

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着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鐘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後邊。暖和的春風啊,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喲,什麼時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鐘山下的家裏?公元1070年(神宗熙寧三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同平章事(宰相),開始推行變法。但是由於反對勢力的攻擊,他幾次被迫辭去宰相的職務。

這首詩寫於熙寧八年(1075)二月,正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進京之時。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麼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

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靜結合,用得絕妙。傳説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

因為其它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泊船瓜洲是誰的寫的

《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在途經瓜州時所寫。《泊船瓜洲》作於王安石晚期,但對具體寫作時間卻存在爭議,具體主要有三種意見:1、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王安石應召自江寧府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瓜洲所作;2、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王安石第一次罷相自京還金陵,途經瓜洲時所作;3、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王安石第二次拜相,自江寧赴京途經瓜洲時所作。

擴展資料《泊船瓜洲》全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麼近,中間隔一條江水。“一水間”三字,形容舟行迅疾,頃刻就到。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以依戀的心情寫他對鐘山的回望,王安石於景祐四年(1037年)隨父王益定居江寧,從此江寧便成了他的息肩之地,第一次罷相後即寓居江寧鐘山。“只隔”兩字極言鐘山之近在咫尺。

把“數重山刀的間隔説得如此平常,反映了詩入對於鐘山依戀之深;而事實上,鐘山畢竟被“數重山”擋住了,因此詩人的視線轉向了江岸。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描繪了江岸美麗的春色,寄託了詩人浩蕩的情思。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從時間上説,已是夜晚。

詩人回望既久,不覺紅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雖然消失在朦朧的月色之中,而對鐘山的依戀卻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終將有日,故結尾以設問句式表達了這一想法。

泊船瓜洲是誰的詩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寫的詩。《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鬆、愉悦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鐘山,產生依依不捨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後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

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而且在敍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泊船瓜洲》作者是誰

《泊船瓜洲》作者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全詩如下: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簡介:《泊船瓜洲》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其中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千百年來一直為人所傳頌。詩中“綠”字將無形的春風化為鮮明的形象,極其傳神。從字面上看,該詩是流露着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裏行間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