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常用姓氏排行前五有誰

王;李;張;劉;陳。據2019年1月公安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姓名報告顯示,全國共有23個姓氏户籍人口數量超過一千萬。

王姓、李姓户籍人口數量均超過1億。

中國常用姓氏排行前五有誰

王、李、張、劉、陳5個姓氏户籍人口數量佔據頭五把“交椅”。“王”姓户籍人口數量僅比“李”姓多61萬人,“王”姓和“李”姓第一大姓之爭仍將延續。排名第101位的“賴”姓與排名第100位的“湯”姓僅差4.3萬人,未來躋身“百家姓”大有希望。早從夏商周奴隸社會開始就有了姓氏文化,早先的姓氏家族傳承含義較小,主要是出於對先祖榮譽的崇拜與敬仰,最早期的人姓氏則是來源於居住地,就如同我們現在經常説的張家溝,李家屯等,以多個相同姓氏的家族羣居於此,可能最早期的祖先就是此姓,然後代代相傳。

直到現在我們對姓氏依舊非常看重,小時候經常天真地想隨意更換姓名,隨之遭到家裏人批評説,名字是父母給的,姓是祖宗給的,怎可隨意改動,所以由於中國人的家族情節,對姓氏文化還是相當看重的。中國大陸10090萬,港澳台160萬稍多,海外華人250——300萬,海內外越南裔50多萬,海內外高麗人1300左右,全球李姓約1.2億左右。中國大陸10150萬,港澳台100萬稍多,海外華人250萬左右,海內外越南裔幾萬,海內外高麗人更是忽略不計,全球王姓約1.05億多。

中國大陸9540萬,港澳台150萬左右,海外華人200——250萬,海內外越南裔少於10萬,海內外高麗人至少160萬,全球張姓約1.01億多。中國大陸6330萬,港澳台330萬多,海外華人500——600萬,海內外越南裔近1200萬,海內外高麗人20萬左右,全球陳姓近8400萬。中國大陸7210萬,港澳台90萬左右,海外華人至少200萬,海內外越南裔太少,海內外高麗人40萬稍多,全球劉姓近7600萬。

據袁義達介紹,姓氏是一種標記。在生物學研究上,可以用它來探討一個國家的某些現象。但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未能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

關於姓氏的研究,表面上看起來是一門邊緣學科,實際上它是我國優秀的文化遺產。16年前,也就是1984年,從北大生物系生化專業畢業的袁義達已經在中科院遺傳所工作了。這時,美國斯坦福大學一位名叫卡瓦利·斯福扎的教授向遺傳所建議共同合作開展對中國姓氏的研究。在當時的遺傳所裏,不少人都知道袁義達一直對人的姓氏有着濃厚的興趣,加上他的羣體遺傳研究的專業背景,所裏決定讓他來進行這項研究。

面對這個全新的領域,袁義達在深入研究之後發現:中國人的姓氏,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對姓氏的研究是一門科學。而中國人的姓氏是姓氏學最好的研究對象。中國人的姓氏反映了中國社會幾千年進化的痕跡與傳遞的過程。

世界上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能像中華民族這樣歷史悠久,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這種一脈相傳的文明,是最為符合遺傳學規律的。此外,由於中國人歷來宗族觀念比較強,所以同一個姓、有着同樣血緣關係的人往往會聚居在一起。“這就是在中國的地圖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張家莊、李家莊的原因。

”袁義達説。1983年,我國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人口普查。1986年此次普查的相關抽樣數據被統計出來。

袁義達根據相關的資料數據,開始對我國的姓氏做統計研究。1987年,袁義達統計出中國的姓氏有12000個到13000個。同年,中國科學院正在進行有關姓氏研究的消息被一些媒體廣泛傳播。

1987年5月2日,袁義達將此次姓氏統計中排名前一百位的姓氏公之於眾,被稱為“新百家姓”。“新百家姓”中,“李、王、張”位居前三甲。接下來的十幾年裏,關於姓氏的研究仍在馬不停蹄地進行。“我國的這些大姓傳承至今是很不容易的,比如説元朝的時候,為了維護元朝的統治,就曾經有人向元順帝建議,把排在前面的五大姓氏的人全部殺光。

好在元順帝猶豫再三,沒有付諸行動,這使當時這些姓氏的人們逃過一大劫難,從而也使這些姓氏得以傳承至今。”袁義達告訴記者説。

目前中國十大姓氏排名是什麼?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在中國的姓氏排名中,位於前十名的都是什麼姓氏?下面我們來具體説一下。

截止2019年,中國姓氏排名前十位的是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

2019年1月,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依託全世界最大、覆蓋全國近14億人口的人口信息系統,採用大數據技術,對2018年公安機關登記的全國姓氏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發佈了2018年“百家姓”。據統計,全國在用姓氏共計6150個。傳統意義上的“百家姓”,佔全國户籍人口總量的近85%。據統計,全國共有23個姓氏户籍人口數量超過一千萬。

王姓、李姓户籍人口數量均超過1億。王、李、張、劉、陳5個姓氏户籍人口數量佔據頭五把“交椅”。“王”姓户籍人口數量僅比“李”姓多61萬人,“王”姓和“李”姓第一大姓之爭仍將延續。

排名第101位的“賴”姓與排名第100位的“湯”姓僅差4.3萬人,未來躋身“百家姓”大有希望。在姓名中同時使用父姓和母姓的人數快速增長。1990年底,這一數據為11.8萬。

2018年底,這一數據為110萬。同時使用父姓和母姓時,姓氏組合主要集中為常見的“張、王、李、楊、劉、陳、周”姓等,人數排名前20的主要有“張楊”“李楊”“劉楊”“王楊”“張李”等。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印刷體《百家姓》是在元朝(公元十四世紀初)出版的,它根據漢字和蒙古字的語音、筆畫對應而成。

但是元朝的版本並不完整,流傳已久的《百家姓》直到明朝才算收錄完整。它總共記錄了438個姓氏,其中408個是單姓,有102行組成,38個是複姓,編成15行。最後一行是百家姓終,即百家姓完結篇,由118行構成,共有472個字。

百家姓裏排在前五名的姓氏是什麼

2015年中國最新名義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由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統計,前五是李、王、張、劉、陳。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佔總人口的7.9%、7.4%和7.1%。

三大姓氏的總人口達到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羣。

這是根據國家統計局第三次人口普查的抽樣資料,依據各地人口的比例等距離抽樣,嚴格按照統計學原理獲得這一全國性姓氏數據的。擴展資料下列讀音都為普通話讀音、姓氏部分由來:1、趙Zhào:造父為周穆王駕車,穆王把趙城賜了給他,其後代以國為姓。趙匡胤是宋代的開國皇帝,據説趙姓放在第一位與此有關。2、錢Qián:彭祖的孫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錢府上士,其後人以其官為姓。

3、孫Sūn:周文王的一後代叫惠孫,他的後代以他的名字“孫”作為姓。4、李Lǐ:皋陶的後人理徵因得罪紂王被處死,其妻兒在一棵李子樹下摘果充飢得以活命,其後人為紀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為“李”姓。5、周Zhōu: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還有以周文王或者周公的部分後人也以周為姓,以及唐朝時為避唐玄宗名諱,姬姓改為周姓。

6、吳Wú: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吳國,其子孫稱為吳氏。7、鄭Zhèng:鄭桓公遺族以國名為姓。8、王Wáng: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

全國姓氏排行榜

全國姓氏排行榜: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徐、孫、馬、朱、胡、郭、何、林、羅、高、鄭、樑、謝、宋、唐、許、韓、鄧、馮、曹、彭、曾、肖、田、董、潘、袁、蔡、蔣、餘、於、杜、葉、程、魏、蘇、呂、丁、任、户。姚、沈、鍾、姜、崔、譚、陸、範、汪、廖、石、金、韋、賈、夏、付、方、鄒、熊、白、夢、秦、邱、候、江、尹、薛、閆、段、雷、龍、黎、史、陶、賀、毛、郝、顧、龔、邵、萬、覃、武、錢、戴、嚴、等等。

全國姓氏最少的姓:1、難姓既不讀nán,也不讀nàn,作為姓氏讀作nìng。

主要源自鮮卑吐難氏部族,如果在生活中有幸遇到難姓,可以不用遲疑,幾乎能斷定此人祖上是鮮卑人。隨着難姓人口的不斷遷移擴散,很多後裔從河南等地遷居到中國東北及朝鮮半島。3、山姓也是非常稀少的,據《風俗通》上記載説:“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後代”,相傳,炎帝為上古時姜姓部族的首領,是少典娶有蟜氏女而生,原居於姜水流域,後向東發展到中原地區。炎帝出生於烈山,故號烈山氏。

他的後代有的就用“山”作為姓氏。

中國十大姓氏排名

全國姓氏排名前十位: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數據來源於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1.李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7.94% = 9530萬人。

2.王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7.41% = 8890萬人。

3.張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7.07% = 8480萬人。4.劉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5.38% = 6460萬人。5.陳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4.53% = 5440萬人。6.楊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3.08% = 3700萬人。

7.趙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2.29% = 2750萬人。8.黃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2.23% = 2680萬人。9.周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2.12% = 2540萬人。

10.吳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2.05% = 2460萬人。

百家姓前100名分別是什麼?

百家姓前100個姓為趙 、錢 、孫 、李 、 周、 吳、 鄭、 王、 馮、 陳 、褚、 衞、 蔣、 沈、 韓 、楊、 朱、 秦 、尤 、許、 呂、 施 、張、孔、 曹 、嚴 、華、金、 魏 、陶、 姜、戚 、謝、 鄒 、喻、 柏 、水、 竇 、章、 雲 、蘇 、潘 、葛 、奚 、範 、彭、 郎、魯 、韋、 昌 、馬 、苗、 鳳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鮑 、史 、唐、費、 廉 、岑、 薛、 雷、 賀、 倪 、湯、 滕、 殷、 羅 、畢 、郝 、鄔 、安、 常、樂、 於、 時 、傅、 皮、 卞 、齊、 康、 伍 、餘、 元、 卜 、顧 、孟、 平 、黃、和 、穆、 蕭、 尹下列讀音都為普通話讀音、姓氏部分由來:趙Zhào:伯益的後裔造父為周穆王駕車,穆王把趙城賜了給他,其後代以國為姓。趙匡胤是宋代的開國皇帝,據説趙姓放在第一位與此有關。

錢Qián:彭祖的孫子彭孚在西周朝廷中任錢府上士,其後人以其官為姓。

孫Sūn:周文王的一後代叫惠孫,他的後代以他的名字"孫"作為姓。李Lǐ:皋陶的後人理徵因得罪紂王被處死,其妻兒在一棵李子樹下摘果充飢得以活命,其後人為紀念李子的救命之恩改為"李"姓。周Zhōu: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還有以周文王或者周公的部分後人也以周為姓,以及唐朝時為避唐玄宗名諱,姬姓改為周姓。吳Wú:周太王亶父之子太伯、仲雍建立吳國,其子孫稱為吳氏。

鄭Zhèng:鄭桓公遺族以國名為姓。王Wáng: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代。馮Féng:畢公高的後人就以封地為姓。

陳Chén:最早出自媯姓,胡公滿的子孫們以國為姓。褚Chǔ:恭段受封於褚邑,子孫就都以"褚"為姓。衞Wèi:周文王的第九個兒子叫康叔,建立了衞國,他的後代以國名為姓。

蔣Jiǎng:周武王的兄弟伯齡,被封到"蔣",公族子孫以國名為姓。沈Shěn:周文王的第十個兒子叫季載,成立沈國。沈國君主的後代都以沈為姓。

韓Hán:周時貴族武子,受封於韓原,子姓以地名為姓;戰國時的韓國,被秦國並,原韓國王族世代姓韓。楊Yáng:上古時候,周宣王的兒子尚父,封到楊邑,稱做楊侯,建楊國,子孫用楊姓。朱Zhū:西周時,周武王封曹俠到邾,後代以地名為姓,寫作朱。秦Qín:伯益的後裔非子善於馴養馬匹,被周孝王封為秦地的首領,建立了秦國。

其後人以國為姓。尤Yóu:尤姓是由沈姓而來。許Xǔ:遠古炎帝的後代。文叔建立了許國,後代就以許為姓。

何Hé:春秋戰國時,韓國的公族中有一支遷移至江淮,以國為姓。呂Lǚ:炎帝后代伯夷被封為呂侯,他的後代就用呂作為姓。施Shī:夏朝時,有諸侯國,稱施國,今湖北恩施縣,其後代姓施。張Zhāng:春秋時晉國貴族叫解張,他的後代用他的名作為姓。

孔Kǒng:開國君主叫天乙,後將乙字和子字併攏,形成孔字,定為姓。曹Cáo:遠古有一貴族叫"安",幫助大禹治水,被恩賜給一個曹姓。嚴Yán:嚴姓是由莊姓變來。

華Huà:西周時候,宋國公子,受封於"華",他的子孫後來就以地名為姓。金Jīn:遠古黃帝的兒子少昊的後代以金為姓。魏Wèi:畢萬的後代畢斯建起魏國,稱魏文侯,其後人以國為姓。

陶Táo:堯的子孫中,有人以製陶為榮耀,就姓陶,世代延續。姜Jiāng:以地名為姓。戚Qī:以地名為姓。謝Xiè:用地名做姓。

鄒Zōu:最早出自姚姓,以地名為姓。姓名名典《姓觽》:鄒國,舜後,姚姓。舜帝后裔姚姓族人開創建有鄒國,是最早的鄒國。

參見舜文化,虞舜文化 。喻Yù:遠古黃帝時,有個醫官叫俞柎,為喻姓祖先。柏Bǎi:柏姓起源非常古老,黃帝有個孫子叫顓頊,他的老師就姓柏。水Shuǐ:水姓是大禹的後代,大禹治水,他的族人都當水工,後來就以水為姓。

竇Dòu:大禹的後代,紀念先人。章Zhāng:部落得一姓,其中就有章姓。雲Yún:黃帝的後代。

蘇Sū:遠古貴族昆吾,因為封在蘇城為首領,就以地名為姓。潘Pān:季孫的後代就以潘為姓。葛Gě:最早的葛姓源於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