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人稱父親為什麼

唐代人稱父親為什麼的答案是:阿耶;耶耶;哥哥;大人

唐代稱呼父親為“阿耶”、“耶耶”,還可稱其父親為“哥哥”、“大人”。對父親一般都用尊來表示尊敬,針對不同的對象,稱呼可有多種,隨着時代的演變對父親的稱呼不斷變化。

1、杜甫《兵車行》有: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北征詩》有:平生所嬌兒,顏色白勝雪。見耶背面啼,垢膩腳不襪。

2、在《舊唐書·王琚傳》曾記載:“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四哥”指的是玄宗的父親睿宗。古代稱之為是一種子從親稱的方式。

3、大人,唐朝時的“大人”只有一種含義,就是用來代指父母,至於稱呼官吏為“大人”,是唐朝以後興起的。若非自家父母或直系親屬,個別情況下可用來呼直系血親尊長,絕不能用“張大人”、“王大人”、“李大人”來稱呼各種官員。

哥哥這種稱呼方式只在古代的某一時期、某些人物曾經如此叫過,並不普遍。一般用做自己和別人説話時稱呼自己父親。《舊唐書·王琚傳》:“玄宗曰:‘四哥仁孝’。”這裏的四哥指的是唐玄宗的父親唐睿宗 。也有父親和兒子交談時自己稱呼自己的。清代樑章鉅《稱謂錄》雲:“淳化帖有唐太宗與高宗書,稱哥哥敕。父對子自稱哥哥,蓋唐代家法如是。”

唐代人稱父親為什麼

「叔」先是「子從親稱」,後來又是「親從子稱」。先秦、秦漢兄弟的排行叫「伯、仲、叔、季」。

所以,漢語中「伯、叔」開始是平輩之間的稱呼。劉邦就是老三,所以叫沛縣劉季。

如果孩子叫爸爸的「哥、弟」為「伯、叔」,就是「子從親稱」。這大概是漢魏以後的事情。

但是,「叔」成為長輩的稱呼以後,有時候又變為「親從子稱」,潘金蓮的叫法就是。

還有「姑、姨」在先秦、秦漢都是平輩之間的稱呼,後來變為後輩對上輩的叫法。

但是在今天,有時候又也可以是平輩之間的稱呼。「小姑子」是對丈夫妹妹的稱呼。

至於大明湖畔的「小姨子」,還記得被全國地攤攤主通緝的江南皮革廠黃鶴總經理嗎?

這都是典型的「親從子稱」。

關於這個問題我就不引證文獻了,詳細考證見我國著名的人類學家芮逸夫的論文

這些都是唐朝時最為流行的叫法,擴展來講,還有一個叫法是“大人”,但唐朝時的“大人”只有一種含義,就是用來代指父母,至於稱呼官吏為“大人”,那是唐朝以後興起的。若非自家父母或直系親屬,在唐朝是不能稱呼“大人”的,不然有失禮數。

《搜神記》有載:“年始五歲,乃於家啼哭,喚歌歌娘娘”。此處的“歌歌”便是父親,也是有證可靠的唐代早期寫法,所以唐朝的“哥”,是個通假字,亦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