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為國君的是誰

春秋時期立為國君的是晉文公,姬姓晉氏,名重耳,是中國春秋時期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晉獻公之子,母親為狐姬。晉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

立為國君的是誰

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衞、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戰以少勝多,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羣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敍話,氣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説:“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説:“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説,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

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晉文公攻打原國,只攜帶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糧食,於是和大夫們約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國。可是到原國十天了,卻沒有攻下原國,晉文公便下令敲鑼退軍,準備收兵回晉國。

這時,有戰士從原國回來報告説:“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國了。”這是攻下原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眼看就要取得勝利了。晉文公身邊的羣臣也勸諫説:“原國的糧食已經吃完了,兵力也用盡了,請國君再等待一些時日吧!”文公語重心長地説:“我跟大夫們約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為了得到原國而失去信用,我辦不到。”於是下令撤兵回晉國去了。

原國的百姓聽説這件事,都説:“有君王像文公這樣講信義的,怎可不歸附他呢?”於是原國的百姓紛紛歸順了晉國。衞國的人也聽到這個消息,便説:“有君主像文公這樣講信義的,怎可不跟隨他呢?”於是向文公投降。孔子聽説了,就把這件事記載下來,並且評價説:“晉文公攻打原國竟獲得了衞國,是因為他能守信啊!”大謀略:“信蓋天下,然後方能約天下。

”領導者只有守信用,才能取得部屬的信任;做人只有講信義,才能交天下朋友。在晉國曆史上,晉文公雖只在位9年,但他的政績最為突出,他的霸業只是政績的一部分。他的主要政績是通過國內的政治經濟改革,為晉國以後的繁榮富強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法令,並確定了會盟制度,不僅使晉國由甸服偏侯發展為雄踞中原的超級大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當時的局面,把諸侯間的征戰控制在了一個比較小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