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陵是誰的陵墓啊

瀋陽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瀋陽北陵又稱清昭陵,是瀋陽名勝古蹟之一,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精華。

位於盛京(瀋陽)北部,陵園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

北陵是誰的陵墓啊

瀋陽北陵始建於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順治八年(1651年)初步建成,順治元年(1644年)8月9日定名為昭陵。清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還葬有麟趾宮貴妃、洐慶宮淑妃等一批后妃佳麗,是清初關外陵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中國保存最好的古代皇帝陵墓建築之一。清昭陵作為皇帝陵寢,清昭陵的總體佈局與單體建築、裝飾裝修均是完整而又獨具特色的,它既吸收了大量中原皇帝陵寢文化,同時也保持了自身的民族特點,將漢、藏、蒙等建築文化與滿族建築文化巧妙融為一體,形成了異於關內明、清各皇陵的獨特風格,堪稱是我國古代建築精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典範。清昭陵位於瀋陽市皇姑區泰山路12號,在北陵公園內,是清太宗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因處於瀋陽北部,故又稱北陵。

清昭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清昭陵與清福陵和永陵合稱為“關外三陵”,也是清初關外“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偉、的一座。昭陵不依山傍水,直接建在平地上。

四周護以繚牆(圍牆),極似一座小城。全陵佔地18萬平方米,共分三大部分。由南至北依次為:前部,從下馬碑到正紅門;中部,從正紅門到隆恩門;後部,從隆恩門到寶頂。

主體建築都建在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神橋、牌樓、正紅門、碑亭、隆恩門、隆恩殿、明樓、寶頂。兩側呈對稱佈局,建有輔助建築。 清昭陵始建於清崇德八年 (1643年),竣工於順治八年(1651年),後經康熙、嘉慶二帝增建,才成今日規模。

清昭陵規模宏大,結構完整,建築獨具特色,仿自明陵而又具有滿族陵寢的特點,是漢、滿民族文化交流的典範。1927年,當時的奉天省政府將清昭陵闢為公園,即北陵公園。建國以來,經過不斷維修增建,廣植花木,北陵公園已成為瀋陽市最大的公園。 背景資料——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位為金(後金)主。並於天聰十年(1636年)改國號為清,稱皇帝。皇太極在位期間,積極推行漢化政策,不僅仿照明制設立“六部”官衙,而且組織人力翻譯漢文典籍,他與其父努爾哈赤一樣,對滿族初期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