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在哪個省?

河南省。

信陽是一個地級市,地處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東連安徽,南接湖北,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漢之間的戰略要地,也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

信陽是中國宜居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10強、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市、中國綠色經濟十佳城市、國家雙擁模範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信陽地勢南高北低,是崗川相間、形態多樣的階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別山構成的豫南山地,周邊羣山環繞,面積近7000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36.9%。兩山首尾相接,連成一體,蜿蜒於豫鄂邊界,是江淮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大別山在信陽境內長約200千米,佔豫南山地的80%;東段山脊高峻雄偉,海拔在千米以上,西段寬闊低緩,以千米以下低山為主,間有丘陵分佈。桐柏山在信陽境內69千米,佔豫南山地的20%,山勢高峻陡峭。其中大別山—金剛台(海拔1584米),為信陽境內最高峯。中部是丘陵崗地,位於豫南山地以北,明港、寨河、固始連線以南,海拔50—100米,面積7000多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38.5%。由於受淮南水系的強烈切割和衝澱,形成高差20—40米的丘陵起伏,崗谷相間的形態組合特徵。此區梯田層層,河渠縱橫,塘堰密佈,水田如網,酷似江南風光,是信陽的糧食生產基地。北部是黃淮平原和窪地,面積4000多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24.6%。其中平原海拔30—59米,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17%;窪地海拔22—35米,主要分佈在淮河兩岸,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7.6%。

信陽市在哪個省?

靈山寺始建於北魏孝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距今有1500餘年歷史,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其地山勢奇偉,林木葱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剎靈山寺旁依少華山,唐朝起寺院改為“靈山”。該寺地處豫鄂兩省之間,是官營建的寺院之一。信陽靈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13年)皇姑故後,聖上前往降香,封為“國廟”。相傳唐朝有一縣令棄官出家,長途跋涉,到印度學習佛法,學成後返回靈山寺傳經-。唐玄宗時曾-為國廟。北宋·仁宗年間,有靈然禪師上奏聖上,國母信仰佛教,批該寺三年公糧(每年兩萬七千兩銀子)重新進行修建,宋元祐二年(1087年)復修,明朝人張仲簡有碑記。元朝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又重建,至正八年(1349年)由陳大用任主持。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該寺降香,敕封住僧為金碧禪師,改名“聖壽禪寺”,並親題匾額。同時還賜給這座寺院“半副鑾駕”、金瓜、鉞斧等儀杖,寺脊上裝有龍頭鳳尾,稱為“皇廟”。

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是大別山脈在商城縣境內的一部分,是2005年9月28日經國土資源部組織專家評審通過的驗收,也是信陽市唯一一家國家級地質公園。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總體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貌為中低山、丘陵類型。金剛台雄踞在公園的東南部,因山體形似金剛而得名。為河南省境內大別山的主峯,海拔高度1584米。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276平方千米,分為金剛台和湯泉池兩個園區。西河、貓耳石、金剛台、東河、湯泉池、石鼓寨、銀降溝7個景區。公園的大地構造位置位於秦嶺—大別造山帶東段,地層內賦存的豐富地質信息,為反演造山帶的形成、演化過程,再現火山噴發、巖漿侵入的壯觀景象提供了理想場所。公園地質遺蹟景觀可分為典型地質陂面、地質地貌景觀、水體景觀、地質災害遺蹟景觀、地質工程景觀、典型礦牀及採礦遺蹟景觀等6大類20小類,其中主要為火山巖、火山機構及火山巖地貌、花崗巖地貌、湯泉池地熱温泉及湯泉湖水體景觀等;人文景觀主要是紅色革命遺址。滔滔淮河水,孕育了一個個美麗的歷史故事,巍巍大別山,造就了一處處神奇的地質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