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中三元的人都有誰

崔元翰、張又新和孫何。

科舉制:科舉制是我國古代時發明的一種選官制度。這種選官制度的好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為了給當時的寒門子弟一個做官的機會。科舉制的出現,打破了當時是世家和一些官宦家庭的世襲制度。所以,科舉制的出現也是一種社會的進步。

崔元翰,名鵬,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生於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卒於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狀元及第,而且是連中三元,歷史上第一個連中三元的人。該科進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禮部侍郎於邵。試題《白雲起封中賦》等。

崔元翰之父名良佐,是齊國公崔日用的堂弟,因母喪而隱居教書治學,多有著述。崔元翰通經史、工詩文,年近五十始舉進士。府試、省試皆第一,中狀元后,博學宏詞科、賢良方正科、直言極諫科又皆第一。主考官於邵贊曰:"不十五年,當掌詔令。"貞元三年(787)召入朝為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七年知制誥。於朝中言辭温厚,舉止莊重得體,有典誥之風範。然而他生性剛烈,不為世所容。知制誥不到兩年即被降職,不久病故。

崔元翰是學者型的官僚。性喜孤獨,極少結交,一心於翰墨,好學不倦。他師法班固、蔡邕。尤善對策、奏記及碑誌。主張文以載道。今《全唐詩》存其詩七首。錄其一首《雨中對後檐叢竹》:"含風搖硯冰,帶雨拂牆衣。乍似秋江上,漁家半掩扉。"

其弟崔敖、崔備亦與他同取進士科,兄弟三人名列一榜前列,傳為佳話。

連中三元的人都有誰

張又新[唐],字孔昭,深州陸澤人,張薦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後在世。初應“宏辭”第一,又為京兆解頭,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狀元及第,時號為張三頭。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謂之“連中三元”,歷史上“連中三元”者連他在內僅有17人。歷左右補闕、廣陵從事。諂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關十六子”之目。逢吉領山南節度,表為司馬。逢吉敗,坐貶江州刺史。後附李訓,遷刑部郎中。訓死,復貶申州刺史。終左司郎。初,又新志在得美妻,後娶楊虔州女,有德無才,殊怏怏。後過淮南李紳,筵上得一歌姬,與之偕老。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記》一卷,是繼陸羽《茶經》之後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並善寫詩文等,有《唐才子傳》並行於世。

(961—1004)蔡州汝陽人,字漢公。少識音韻,善詩文,為王禹偁所重,與丁謂齊名。太宗淳化三年進士第一。累遷右司諫。真宗朝歷權户部判官、京東轉運副使、判太常禮院、知制誥掌三班院。屢有建言,嘗疏請將三司所轄還户部,漸復六部各司其職之制,又極論軍政腐敗,將帥無能及畏懦玩寇等。有《駁史通》及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