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運河又被稱為什麼運河

裏運河。

淮揚運河又被成為邗溝、裏運河、渠水、韓江、中瀆水、山陽瀆等,指的是從江蘇省淮安市(中國大運河與古淮河交點)到揚州市(中國大運河與長江交點)的這段河道,全長一百七十餘公里。

淮揚運河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工運河,於公元前486年開鑿。淮揚運河淮安段、淮揚運河揚州段均為列入遺產名錄的河道,沿岸遍佈遺產點15處。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間戰爭頻繁。吳王夫差一心想北上伐齊、稱霸中原。但伐齊遠征需解決軍糧和輜重的運輸問題,靠陸運勞力甚巨且道路不暢,而吳國的優勢是水軍和先進的開河、造船、航運技術。當時長江與淮河之間並無水路可通,只有走海路,風狂浪急,風險頗大。

隋代前期,邗溝常淤塞。當時邗溝相當長的河道都是平水不流動,有堰壩控制,自淮安至揚州水程要四五日。邗溝北流河段,河牀坡度較陡,流速較大,夏季水大時,逆水船不易上行,因此北端修建北神堰,位置為古末口(今河下古鎮),主要以堰閘調節湖水。

明清時期淮揚運河的繁榮達到了頂峯。漕運進一步發展起來,支撐了國家財政收入的大半壁江山。淮安與揚州名列運河沿線“四大都市”。

淮揚運河又被稱為什麼運河

北宋時期,在邗溝上建有數十處閘、壩、涵等建築物,並且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船閘──復閘。元代漕運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中國大運河北部河段截彎取直過境山東,而淮揚運河則繼續作為重要的運輸河道。馬可·波羅在其《馬可·波羅行紀》中提到淮安州、揚州均為繁華的運河貿易都市。

明清時期淮揚運河的繁榮達到了頂峯。漕運進一步發展起來,支撐了國家財政收入的大半壁江山。淮安與揚州名列運河沿線“四大都市”。

明清時期設立漕運總督和河道總督,均為二品以上官員,分管大運河的漕運與河務。漕運總督一直駐紮於淮安府。1415年陳瑄開埠之後,淮安的清江浦興盛起來,成為“九省通衢”、“天下糧倉”。康熙年間,河道總督遷駐淮安清江浦,淮安遂有“天下九督,淮居其二”之盛況。揚州是明清時期全國鹽業中心,城內設有兩淮鹽運使衙門。大批鹽商聚集於揚州,留下了許多精美的府邸園林。

淮揚運河既是黃金水道,也是文化廊道,無論在古代,抑或現代,其功能之多樣,其價值之巨大,是運河沿線其他城市難以企及的。

2014年,中國大運河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淮揚運河作為中國大運河重要的組成部分,有2段河道、15處遺產點列入了名錄。

2段河道:淮揚運河淮安段、淮揚運河揚州段。

15處遺產點:清口樞紐、雙金閘、清江大閘、洪澤湖大堤、總督漕運公署遺址、劉堡減水閘、盂城驛、邵伯古堤、邵伯碼頭、瘦西湖、天寧寺行宮、個園、汪魯門宅、鹽宗廟、盧紹緒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