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符號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g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溶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物質的溶解度屬於物理性質。

固體及少量液體物質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體物質在100克溶劑裏(通常為水)達到飽和狀態時所能溶解的質量(在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劑裏溶解某物質的最大量),用字母S表示,其單位是“g/100g水(g)”。

溶解度的概念

在未註明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裏的溶解度。例如,在20°C的時候,100克水裏溶解0.165克氨氧化鈣,溶液就飽和了,氫氧化鈣在20°C的溶解度就是0.165克,也可以寫成0.165克/100克水。又如,在20°C的時候,100克水裏要溶解36克食鹽或者溶解203.9克蔗糖才能飽和,食鹽和蔗糖在20°C的溶解度就分別是36克和203.9克,也可以寫成36克/100克水和203.9克/100克水。氣體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該氣體(其壓強為1標準大氣壓)在一定温度時溶解在1體積溶劑裏的體積數。

也常用“g/100g溶劑”作單位(自然也可用體積)。物質溶解與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決定於物質(指的是溶劑和溶質)的本性;另一方面也與外界條件如温度、壓強、溶劑種類等有關。在相同條件下,有些物質易於溶解,而有些物質則難於溶解,即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裏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質溶解在另一物質裏的能力稱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於水,而油脂不溶於水,就是它們對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在未註明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裏的溶解度。如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鉀的溶解度是34克。這些數據可以説明20℃時,食鹽和氯化鉀在100克水裏最大的溶解量分別為36克和34克;也説明在此温度下,食鹽在水中比氯化鉀的溶解能力強。

通常把在室温(20°C)下,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質叫易溶物質,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質,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質叫微溶物質,溶解度小於0.01g/100g水的物質叫難溶物質.可見溶解是絕對的,不溶解是相對的.氣體的溶解度還和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則越小。其他條件一定時,温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低。在一定温度下,溶質在溶劑中溶解的質量達到溶解度時,一定是飽和溶液,所以在進行溶質質量分數與溶解度的換算時,必須是飽和溶液才能進行。

一定温度下,物質的溶解度的數值總是大於該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數值,根據此規律可檢查計算是否正確。在一定温度下,物質溶於水的最大量是根據其溶解度的數值換算出來的,超過這數值的質量,不進入溶液,因而不能把沒有溶解的固體的質量,列入溶質質量去換算成溶質質量分數。